回到頂部

《地理中國》大西洋上的“空中走廊”(3月21日)

CCTV節目官網-CCTV-10 地理·中國 央視網2016年03月21日 11:10 A-A+

“興登堡號”飛艇是當時二戰期間德國製造最大的飛艇,然而,在1937年5月3日“興登堡號”飛艇穿越大西洋飛往目的地上空即將降落時,一聲巨響,飛艇變成了一個大火球墜落下來。“興登堡號”飛艇怎麼會在即將降落的瞬間發生爆炸呢?

科學們組成調研小組對此展開了調查,小組從飛艇本身入手調查知道“興登堡號”飛艇是硬式飛艇,不受到外界氣壓變化影響。然而每年五六月,在大西洋上空是雷雨多發的季節。如果“興登堡號”飛艇在飛行途中遭遇雷擊,就很有可能導致起火爆炸。可是當時飛艇的飛行高度于雷雨區域並沒有交集,雷擊不是引爆飛艇的原因。

小組成員在當時的飛行記錄中發現,飛艇降落前曾有股冷風擾亂了氣流,飛艇為了避開氣流進行兩次大幅度轉向,而成員們在飛艇結構研究中,推斷飛艇鋼纜並不能進行大幅度轉向,飛艇鋼纜的承載力不夠導致崩斷,無意劃破裝滿易燃氣體氫氣的氣囊,那麼只要一個小小的火花便可以點燃整個飛艇。可是小小的火花又是出何而來呢?

這時一名成員注意到飛艇在降落時,在上空漂浮了一陣子,成員們猜測如果天空中的某種特殊氣流不斷拍打著飛艇的外殼,也許就會産生電火花,成為爆炸的導火索。

對此調研小組對高空對大氣環境進行記錄調查,最後小組成員們找到到答案,空氣中的充滿許多的電子,飛艇之前經過雷雨區本身集聚大量電荷,在飛艇降落時向地面拋下係泊線,由於雷雨天氣係泊線被打濕可導電。當線與地面連接時,飛艇本身的大量電荷傳導到地面,而地面上的電荷又傳導回飛艇外殼上,形成一個電循環,從而産生電火花點燃洩露的氫氣,造成這一悲劇的發生。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643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