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7 《致富經》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20160226)

來源:央視網2016年02月26日 22:02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在雲南昭通的大山裏,野生天麻一年中只有幾天從土裏鑽出頭來,平日難得一見。而他卻是村民眼中實實在在的傳奇,13歲成了孤兒,靠自己種地求生,16歲外出打工,創業十四年成為千萬富翁。當他遇到天麻,一個財富計劃4年時間變成現實。看雲南昭通的楊學銀,如何一年把天麻賣出2000多萬元。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採訪的時候一見面,楊學銀的一個舉動就把記者給看呆了。

他挨個給天麻繫上了紅繩子,用鎖頭把天麻一個個鎖上了。

楊學銀:認為它會跑,人人都説它是鬼天麻,所以我們埋種子的時候,我們就用這個紅帶子把它拴起來把它套住,在種的時候,把它拴住了以後,再插一個棒子在這,再用鎖子鎖住,最後看它究竟跑不跑。

楊學銀告訴記者,4年前,他開始種天麻的時候,曾把這些鎖頭當做救命稻草,希望能夠鎖住天麻。其實,楊學銀鎖天麻並不是要防止人偷天麻,而是和天麻的一個傳説有關。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斑鳩村村民戈昌海:據説有這麼大一個腳。

記者:天麻那麼大一個腳?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斑鳩村村民戈昌海:嗯,但是在我們祖輩的時候就有這種傳説了,稱之為鬼天麻。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斑鳩村村民胡告文:因為我在小時候我就有一個願望,要種天麻,但是老人就跟我講,這個天麻是不能種的,因為種下去就不在了,會跑,有這種説法,所以説我們一直都沒有人種天麻。

很多村民説天麻能跑會飛,一天可以跑幾個山頭,大家説的挺玄乎,可沒人親眼見過天麻飛、天麻跑,2011年,楊學銀種上天麻之後,天麻卻經常不翼而飛,這讓楊學銀吃盡了苦頭,但3年後就給他帶來每年2000多萬元的財富。楊學銀説要揭開天麻身上的財富故事,還要先上山走一趟。

12月6日,我們跟著楊學銀來到這裡,要到山上尋找野生天麻。

楊學銀:只有這種險峻的灌木林裏才會有野生天麻。

記者:必須要到這樣的地方,這連路都沒有啊。

楊學銀:是沒有路,如果你在那些容易走的地方,它(天麻)不會生存的。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斑鳩村村民戈昌海:以前有時候一天在這種無人走過地方,能夠找到一斤到兩斤,甚至可以找到三斤,有時候幾天都找不到一個。

對於很多村民來説,想要找到天麻需要靠運氣,一天下來,有可能一個都找不到。但對於楊學銀來説,如果找到一個就可能換來幾萬元的財富。跟著有經驗的農戶,我們兵分幾路在密林深處尋覓著。2個多小時過去了,大夥都很著急。

記者:這能有嗎?

現場:應該是有,又跑了。

記者:沒看見。

雲南省昭通市天麻種植戶余浪:天麻隱身,實際上是天麻不見天。只要你碰到它,像我們經過的這些地方,就幾乎不生長天麻了。

記者:那你的意思是我們走過的路它就不會生天麻了。

雲南省昭通市天麻種植戶余浪:幾乎都不會了。

聽起來稀奇的野生天麻,其實就埋在地裏。因為它沒有根也沒有枝葉,隱藏在這些樹木下的淺層土壤中,很不容易被發現。這時,突然有人傳來了好消息。

記者:你説什麼,看到一個是嗎?

村民:嗯。

大夥都很激動,而記者看到的只有這個黃色的東西露出半個身體。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好不容易發現的天麻,楊學銀卻不急著取出。這個天麻在市場上能賣200多百元,,可是如果利用的好,它就能給楊學銀帶來幾萬元的財富,楊學銀能不能從這個天麻上賺到這一筆錢,關鍵就要看這取出的這一下子。

記者:你現在打算怎麼弄啊?

村民:把它取出來。

記者:把它摳出來,要戴著手套,你們覺得這個是很大的是嗎?

村民:這個大。

記者:我看剛才你們特激動。

村民:野生裏這個算大的。你看他還不死心,他覺得那裏應該還有,但是有沒有要挖了才知道。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記者:我看他都理我們就在那裏不停的挖。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斑鳩村村民戈昌海:你看他聚精會神還在挖。

現在是初冬,是天麻在一年中長得最漂亮的時候。楊學銀要找到野生天麻做種麻,培育出天麻種子。換來更大的財富。

記者:這個一個拳頭都握不住。

楊學銀:這個你可能有四兩重,接近半斤。

記者:這個算是好看的嘛?

楊學銀:還可以吧。如果我們做成功的話,現在的市場價格就值2萬元錢。

記者:就這一個最後可以?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天麻産業發展辦公室主任張作香:因為我們昭通市是烏天麻的種源保護地,每個縣都有天麻種源保護地,野生資源保護區,在其他的地方(不是種源保護區的地方)可以採野生天麻。

從天亮找到快要天黑,我們就找到2個野生天麻。記者很納悶,難道找野生天麻就要靠撞大運了嘛?採訪時我們發現這其中還真是些有門道。

楊學銀:對於摳天麻的人來説,這是個秘密。哪有他不會告訴其他人。

記者:他不告訴你?

楊學銀:如果告訴了,別人都挖走了他怎麼再挖啊。

記者:他有他的秘密?

楊學銀:對,他有他的秘密。

記者:他不跟我們講。

楊學銀:他一般不跟我們講。

記者:他會看哪,是有一些經驗嗎?

楊學銀:不是,他以前在這裡找到過,他就把這個地方保密起來,第二年他繼續從這個範圍內來找。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即便靠著經驗尋找,野生天麻的數量也不多。而在楊學銀的手中,傳説變成了財富。天麻變得聽話起來,當地很多人想掙都掙不到的錢,楊學銀一年能賣出2000多萬元,而這是當地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楊學銀還是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孤兒。

13歲時楊學銀的父母相繼過世,楊學銀成了孤兒,他靠著种家裏的幾畝玉米地養活自己,好不容易到了16歲,有了些力氣的楊學銀走出大山到昆明打工。誰都沒有想到,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小孩,靠著承包工程和做煤炭生意,36歲時成為了千萬富翁。

一次偶然,楊學銀發現了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商機。這讓他有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2010年的一天,楊學銀偶然去在四川一個朋友的天麻種植基地,正趕上有客戶去收購,別人忙著從地裏摳天麻,楊學銀就動手幫著一起摳,一邊摳,一邊打聽。聽到的話把他嚇了一跳。

楊學銀:那個地方就比我們現在蹲的這個地方稍微大了一點。

記者:就比這個面積?

楊學銀:就比這面積大了一點,就賣了1420元,摳了20斤天麻出來,那麼大點的地方種什麼能賣那麼多錢呢?種玉米可能就賣幾元錢。

這些不起眼的天麻竟可以賣到70元一斤,一畝地摳出800多斤的天麻,就能拿到5萬多元現錢。楊學銀決定回到老家複製這個模式倣野生種植天麻。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南天門山海拔1700多米,而天麻就喜歡生長在高海拔的地方。當時大片山地都在拋荒。楊學銀就想用這些荒山種植天麻。楊學銀提出,農戶可以把土地承包給他,也可以用土地入股,用這種方式,他的手裏有了2000多畝的山地。

天麻,也叫赤箭,野生天麻生長于山林中的空地中,分佈于我國多地。2011年,天麻在威信縣還沒有人規模化種植。

楊學銀:把它掐爛,你就聞到天麻的味道了。

記者:什麼味道?

楊學銀:馬尿味道。

記者:馬尿什麼味?

楊學銀:就是騷味。

記者:好像沒有你説的那個味啊?

楊學銀:有。

記者:就是樹的味道,像松樹的味道。

楊學銀:你聞。

記者:現在有了。

楊學銀:是一種騷味,馬尿味。

記者:説不上來,是一種挺衝的味道。

楊學銀:對,生吃這個味道太難聞了,所以就沒人生吃。

有著特殊味道的天麻,楊學銀了解到,據當地人説可以治療頭暈失眠,既可以入藥,也可以煮熟當菜吃,楊學銀判斷天麻的市場會很大。説做就做,2011年4月,楊學銀拿出300多萬元錢,開始種天麻。

要種天麻就必須上山找到野生天麻,制出種子,再培育天麻。這是種植天麻的關鍵一步。可就在這個環節上,楊學銀遇到了大麻煩。野生天麻在白天實在太難找到了,一天也找不到幾個。而一個關於天麻會發光的傳説,給了楊學銀靈感。

村民:它晚上看過去亮色的。

記者:像什麼一樣?

村民:我也説不準那個顏色。

村民:幾公尺外都能看見銀光色,銀光色。

記者:亮嗎?

村民:亮。

如果天麻真的會發光,那在晚上就會容易被發現。楊學銀決定,就像現在這樣在晚上上山找天麻。

楊學銀:要在沒有任何亮光的情況下,才能看得出一點點銀色的光。

記者:那我們現在把這個燈關了能看見嗎?

楊學銀:肉眼能看見。

記者:我們試試看能不能看的到。

楊學銀:肉眼能看到。

攝像記者:我的攝像機分辨率不行啊。

記者:看不出來是吧?

楊學銀:就是這樣

記者:我們眼睛看是不太明顯的。

我們的攝像機不能清楚的拍到,而楊學銀告訴我們,他發現發光的也並不是天麻本身,是給天麻生長提供營養的蜜環菌。

楊學銀:是蜜環菌在發光,晚上路上的樹刺多了,到處都刮爛了,更不好找。

好不容易找到的天麻種,種植起來楊學銀更加謹慎小心。他專門到彝良縣的一家天麻種植場學習。前後打了5次工,分別在天麻種植的幾個階段。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在樹林下,種麻種時,往土裏同時埋上木頭和培養好的蜜環菌。這樣能讓天麻能更快地生長,在1年半左右就收穫商品天麻,比野生天麻能快2年時間上市。

但6個月過去了,當楊學銀滿心期待的去看自己種植的天麻時,天麻真的就像傳説的那樣,消失不見了。

楊學銀:刨出來沒有天麻,有的是爛了,有的是直接不見了。

因為天麻生長在地下,無法隨時查看生長狀況,楊學銀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很快楊學銀就有了懷疑的對象,他覺得小小的螞蟻是吃掉天麻的罪魁禍首。

楊學銀想到了辦法,在螞蟻多的地方放上肉或者骨頭,吸引螞蟻。幾個月過去了,天麻還是有很多找不到了。

楊學銀:其實以前很多人懷疑螞蟻把天麻咬壞了,但是通過我們試驗,實際咬壞天麻的就是這种老母蟲,它把天麻鑽成一個殘麻。

原來,山裏除了老母蟲外,螞蚱、地老鼠都會把天麻當作美味,但楊學銀發現,它們對天麻的傷害很小,吃掉的量並不大。不至於讓天麻消失。

從小種地長大的楊學銀,沒想到天麻這麼難種。難道天麻的傳説有可能是真的,在南天門山根本種不成?無奈之下,楊學銀甚至像這樣把天麻鎖起來種在地裏。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楊學銀:在這放上把鎖頭鎖上,因為它的傳説太多,我們無法確定別人的傳説是真的假的。以前沒人種過,所以我們就做了些試驗,看它究竟跑不跑,而且在同一個地方,我鎖了兩個,其他沒有鎖,但是都沒有跑,想起來可笑,但是就是為了證實一下那個傳説。

因為種天麻,楊學銀成了村裏人的笑話。而他不知道的是,在200多公里外的一座山上,有一個人認為在南天門山種天麻就是小菜一碟。

余浪在昭通市永善縣種植天麻十來年,2012年,聽説了楊學銀的遭遇後,他主動找到楊學銀,合作一起種天麻。

余浪:技術是自私的,為什麼要教他,為什麼教他呢?

因為他跟我説的時候就是想帶動百姓,因為我們都是苦命人,這樣我才願意教他的。

楊學銀沒想到,余浪一來,很快就給他解開了天麻消失的原因,原來天麻根本不是飛走逃跑了。

楊學銀:像這個天麻的菌不是好菌,真正的好菌是不纏在天麻上面,它供給它營養,但是這個菌纏在天麻上,反而吃這個天麻的營養。

記者:直到把它吃完?

楊學銀:直到把它吃爛吃完。吃消失。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斑鳩村村民戈昌海:這個就是它詭秘的地方,真的。

記者:很神秘?

楊學銀:以前就是認為很神秘,但是用科學一解決它也不是很神秘。

蜜環菌是楊學銀他們用樹葉和木材培養出來的,天麻種植不需要施肥,就靠蜜環菌提供營養。

發現變質的蜜環菌吃掉天麻的真相,楊學銀很開心,他們開始更換質量好的蜜環菌,同時每一步都更小心,更規範,可是1年後,天麻的産量卻很低。

余浪:已經減産了五分之一。在我們地方我是種植天麻那麼多年的,論經驗是完全有可能把這個天麻種好,因為是不可能減産那麼的。

接連出現的不可能,讓公司裏的很多人失望,2年多時間,楊學銀投入了600多萬元。從小就比別人曲折的生活遭遇,練就了楊學銀堅強的內心,這一次他也不想放棄。楊學銀一個人住到了山上的窩棚裏,不停地做著試驗。

楊學銀:我經過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反而痛苦對我來説已經是家常便飯。你如果一輩子沉迷于痛苦、悲傷當中,你就沒有機會再站起來,是很痛苦,但是我每次痛苦都很短暫。

心情實在煩悶時,楊學銀就從一千多米高的大山上,沿著自己親手修的小路,一天走上幾個來回,走累了也清醒了,就回來接著研究天麻。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偶然發現,楊學銀終於找到了天麻長不大的原因。

楊學銀:有做活不太老實的工人,他為了省事,就少覆蓋了一點土,土層就薄了,只有那麼厚一點,我們摳出來的天麻有那麼大。

原來,一般種天麻,要蓋上20多厘米的土層。但是楊學銀種植天麻的南天門山,它的氣候和土質與其他地方有差別,對南天門山來説,20厘米的土層太厚了,這是天麻長不大的主要原因。

2013年底,楊學銀的第一批天麻終於種植成功,有的通過雲南當地的經銷商出售,有的被加工天麻的廠商收購。

雲南省昭通市天麻經銷商:像這樣一兩千米海拔的地方,又沒有污染,沒有其他的化學原料和工業的污染的地方,種出來的肯定是和野生天麻差不多的,並且他這邊的産量大規模化,所以我選擇和他合作。

雲南省昭通市天麻經銷商王開俊:在天麻加工上,我們主要有乾果,像這樣就屬於乾果,還有片,還有粉,根據客戶的需要,我們天麻加工銷售主要面向全國,每年加工500多噸天麻。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每年的12月到來年1月,是天麻采收的季節。2014年,楊學銀所在的雲南昭通市,很多企業都規模化種植天麻。有些已經打出了名氣。楊學銀沒有名氣的天麻,一直找不到一個亮點在市場上亮相。

一天,妻子正在做的一道菜——烏金豬燉天麻,讓楊學銀想到了辦法。

楊學銀:我們研究出一套烏金豬燉烏天麻,要怎麼燉好吃,連起來推銷,捆綁來推銷,這也是一個思路。

烏金豬,它的生活習慣接近野豬,是威信縣附近山區的一種土豬。楊學銀找遍了附近所有的村子,用50多萬元買來了100多頭純種烏金豬。

楊學銀:這個豬絕種了,很少能找到一家人有了,基本上絕種了,為什麼不把這個種保下來呢?

烏金豬在雲南當地已經具有知名度,和天麻又可以做成天麻燉豬肉等菜品,楊學銀給自己的烏金豬和天麻都註冊了相同的品牌,他想借用烏金豬的名氣,在銷售烏金豬的過程中,順便宣傳自己的天麻,捆綁式的營銷自己的天麻品牌。

[致富經]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天麻買回家不僅可以有很多種做法,在市場上會根據形狀和重量像這樣分為幾個級別,級別越高,價格越貴。

雲南省昭通市市民:(幹)天麻有六百多一斤,也有八百多一斤的,我們一般就是買三四百元一斤五百多一斤的天麻,自己吃小個一點的也可以。燉雞吃都可以的。

楊學銀:像這樣的天麻它已經達到特級麻的標準,六兩以上凹肚皮,寬肩膀,鶯歌嘴紋路要鼓起來的鼓起來,凹下去的凹下去。

記者:這樣的是好的是嗎?

楊學銀:對。特級麻在現在的市場上賣到一百元左右一斤,鮮麻。這一個麻就有六、七兩了。

現在,原先在外打工的100多村民都回到了斑鳩村,跟著楊學銀一起種植天麻,昭通天麻已經成了更多人的致富希望。2015年楊學銀的天麻銷售額2500多萬元。他正在建廠房,已經定購了凍幹加工設備,準備自己加工天麻産品。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26日 22:02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雲南昭通的大山裏,野生天麻一年中只有幾天從土裏鑽出頭來,平日難得一見。楊學銀,13歲成了孤兒,靠自己種地求生,16歲外出打工,創業十四年成為千萬富翁,他是村民眼中實實在在的傳奇。當他遇到天麻,一個財富計劃4年時間變成現實。看雲南昭通的楊學銀,如何一年把天麻賣出2000多萬元。(《致富經》 20160226 撥開迷霧 掘出財富)

收視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