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自然傳奇》節目預告(20160125—0131)

CCTV節目官網-CCTV-10 自然傳奇 央視網2016年01月25日 15:34 A-A+

 

 

自然傳奇2016年1月29日《鄰里之間》

首播 星期一至星期日19:51 重播 星期一至星期日6:00

 

 

第一部分

動物們時而避開彼此,時而互相靠近,它們會互相幫助,會混雜而居,會忽略對方。這就是非洲大草原上動物間的鄰里關係。在這裡動物的長相毫無相似之處,但相似的有對飲水的興趣。從理論上講,它們對彼此興趣不大。可眼下,它們似乎成了要好的朋友。但是它們很快就將分道揚鑣,不會再看一眼剛剛還親密無間的夥伴。對這些動物而言,與其他動物相處只是擦肩而過的點頭之交。這是我們在自然界能夠見到的最低含量的社會關係。

豺和環頸鴿

在旱季的這個時節,環頸鴿大批聚集在飲水處的周圍。它們與豺以及前來飲水的其他動物共用這個地點。豺屬於犬科動物,理論上不會對鳥構成威脅。看起來,這位鄰居似乎令它不安。豺是雜食動物,它以野果、蜥蜴、昆蟲、小型哺乳動物、腐肉為食,就看附近有什麼了。那麼,既然鳥兒這麼多,吃一隻又何妨?

大象和尼羅河巨蜥

捕食與被捕食是鄰里關係中最極端的一種。但是鄰里關係千差萬別,有劍拔弩張型、彼此幫助型、傷害型,互為保障型或者互相較量型。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地點,這讓每種動物意識到,周圍還有其他動物存在。即使在更加荒蕪的地方,每只動物也有自己的鄰居。

尼羅河巨蜥往往生活在距離河岸不遠處的同一片地區。有時候,它不得不容忍一些聒噪的鄰居侵入它的河畔領地。理論上,蜥蜴不會對大象産生興趣,同樣,大象的活動也不會與蜥蜴發生交集。另一方面,這些公共澡堂對爬行動物産生了直接的影響。它們在河岸上引發了混亂,究竟是誰挑起的這場戰爭? 

無論它們做了什麼,無論它們有多麼迷人,作為鄰居,大象惹人厭煩,它們打亂了生態系統以及其他許多動物的生活。

犀鳥和貓鼬

稀樹大草原上最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無需害怕這些食肉猛禽的犀鳥,正在替貓鼬放哨。當然,犀鳥的付出也有回報,這種小型哺乳動物翻出來的食物優先供它們食用。這種友好合作關係延伸到了白蟻穴——貓鼬通常與地松鼠共同住在裏面。儘管一個是嚙齒類,一個是肉食動物,但是有時候,它們會共用在同一個地道網絡嗎?

在群體之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可以預知而且“有章可循的”。同樣的事情在鄰里之間不斷上演,它們為了權利你爭我奪,為了配偶大打出手。

第二部分

大草原是動物們的世界。動物們毗鄰而居,但它們又都有各自的天地。這種看不見的界限是如何劃分的?動物們又是如何控制的?對於所有可能成為獵物的動物來説,選擇怎樣的行走路線會事關生死,每段旅程都可能暗藏危險。領地是一種令人垂涎的戰利品,一旦擁有了它,征服者將過上富足的生活,那麼動物們是如何捍衛自己的領地呢?

大草原綿延開闊,有著難於盡述的空間維度,但它也有範圍,也有邊界……

對於人類,我們可以用米、公頃,數百平方千米這樣的數字來理解它的廣大。而動物們怎樣衡量和感知它呢?這就是——食物的豐富程度,對手的強弱,遇到異性的難易。

棲息一處的動物如何和平相處

在同一地區,常常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熱血的,冷血的,大型的,小型的,哺乳動物,昆蟲,兩棲動物,還有鳥類。一個物種的領地往往會與另一個物種相重疊,它們如何相處呢?

如,大草原的樹木從二十米到三十米,高矮不等,樹冠也分出了不一樣的層落,每一層樹冠都是一個生活區,居住著一個動物種群或某個單獨個體的動物。

疣猴,喜歡吃樹葉,它們不需要到地面活動,都把家安在了大樹上。在這樣的高度,既能找到豐富的食物,也能確保自己的安全。

在較低的樹冠層,另外一些猴子,它們頻繁地在樹上和地面間往返。那些長尾猴和綠長尾猴常會下到地面來尋找食物,當然,一旦察覺任何危險,它們就會跳回到樹上。為上下方便,它們就近佔據了較低的樹枝層。

雌性犀鳥把巢築在了一個中空的大樹上,距離地面大約3到4米。雌鳥選擇在這個樹層築巢,是因為能縮短伴侶進出家門的距離,為雄鳥尋找食物節省體力。

禿鸛,雖然也是一種在地面上進食的鳥類,卻無福享受這種底層樹冠的便利。和其他許多有巨大翼展的鳥類一樣,它把家安在了樹頂。在這個位置,起飛或降落,都不會受到樹枝帶來的阻礙。禿鸛的幼鳥,要長到一百天后才能飛行,住在高處可以躲避掠食動物的侵襲。

這些動物,在這樣廣闊的空間裏選擇在何處棲身絕不是出於偶然。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失去位置,關鍵因素是進化。進化使得每一寸可用生存空間的利用和分配都漸漸趨於合理和有序。當不同物種共享同一塊領地時,它們顯然會考慮資源如何共享的問題。——對資源的利用要達到最大化。

長頸鹿,大捻角羚和黑犀牛正在同一片灌木叢當中覓食。這三種動物都很愛吃合歡樹的葉子,但它們採摘的樹葉處於不同的樹層……因而每種動物會在不同的高度進行作業。

垂直層面上的互不干擾,才使得它們能在水平層面相安無事地分享一片領地。

然而,動物們仍然做到了友好共存,因為每個物種都有各自的需要和偏好,它們在各取所需……

在非洲大草原上,動物對空間的利用始終圍繞兩種相互對立的關係進行……一,共享;二,競爭。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生活空間內有些什麼好處呢?好處是,環境自己非常熟悉,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資源……

動物們如何劃定地盤?

地形,資源的多寡和飲水地點的位置將最終決定動物走什麼樣的路線…

面對不變的環境,大象每次都會沿相同的路線遷移,而且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路線已經深深印在了這一物種的集體記憶中,這是一條引領它們穿越大草原的小徑。

沿著這些路線,它們很清楚在哪匯合,在哪穿越,途中還有些地標,這些標誌不是它們留下也是其他大象留下的。

它們可以通過一種氣味或者某些重復出現的鳥群來確定自己的方位。

獵豹用爪子在這棵大樹的樹榦上留下了印記……

先後到達這個地方的動物都會留下一些印記。它們離開時,會遺落一些皮膚碎屑,腺體分泌物,糞便或幾滴尿液,提醒所有過往的動物,或者與它們共享這片空間的動物,它們曾從這裡經過或者就生活在這裡。

但是有些東西是動物們特意留下的,用途也完全不同,它不是用來標注路線,而是用來標誌邊界的。

動物以這種方式宣佈:“這裡是我的地盤。”它要在大草原上佔據一塊自己的空間。

一隻獵豹畫好了邊界,圈出一片區域。這個地方以後就是它的家。它的國度。這塊領地將成為動物生活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將制定自己的法律,不容許任何進犯,不管是誰,只要與它屬於同一物種同一性別,就不得入內。

許多物種都有領地的意識。這種意識雖然在哺乳動物中很常見,但真正做到登峰造極的還是鳥類和爬行動物。變色龍,它們就是領地的極端守護者……絕不容許任何人侵犯,連異性都不能靠近,它喜歡在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裏獨享安適……兩隻犀甲蟲也出於同樣的理由展開了殊死搏鬥。它們大打出手,是為爭奪一根樹枝的控制權,這根樹枝上食物豐盛,被雄甲蟲和雌甲蟲同時看上了。別看它形式簡單,卻具備了領地的基本特徵:食物使用權,空間歸屬權。

領地可以由單一的個體主宰,也可以由一對夫婦或一個家族統治,但在地盤上總難免會發生同一物種個體間的磕碰與摩擦。

一隻雄性花豹的領地面積大約有20平方千米,裏面有兩隻追隨它的雌性花豹,以及它們共同享有的狩獵場。它們是這一區域僅有的三個獵手,從獵物的數量看,三個獵手不多不少,正合適。一旦時機來臨,雄花豹就會去幽會,直接找到其中的一隻雌花豹,與之交配。

雄花豹要維護自己享有的特權,它去了領地邊界,重新標注,宣告自己才是這裡的主人。

動物們如何控制領地?

領地是一種令人垂涎的戰利品,一旦擁有了它,征服者將過上富足的生活,食物充盈,環境相對安寧,可以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有一個規律是永恒不變的:在一個區域裏,植物比食草動物更多,而食肉動物的領地也要比食草動物的領地大。

所有物種領地的大小都會受到一個因素的制約:那就是主人要不斷地告知競爭對手,此地已經有了歸屬,它自己就是主人。而且,告知對手的技巧也各不相同:黑鴇會站上土丘上,發出陣陣叫聲。領地大小取決於叫聲傳播距離的遠近。

説到保衛領地的手段,大多數鳥類都會把聲音表達和視覺表達結合起來。這樣的警示有效範圍十分有限,卻作用明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防守區域就設在緊鄰巢穴的周圍一帶。

領地型鳥類一般只階段性地佔據領地,因為繁殖期它們需要一個私密空間。不過,也有一些鳥是由於長期守衛一處固定區域,幾個季節過後便有了感情,離不開這個地方了。

一隻鳥起飛了,它將展開針對領地的另一次巡查。這是一次警告式的飛行,目的是讓周圍的動物看到自己……

一些小羚羊,在視察領地的時候會採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比如故意現身,讓別人看到,儘管這麼做並不是很恰當……因為周圍有很多食肉動物。像許多哺乳動物一樣,這些犬羚選擇用氣味來標注領地。嗅覺標記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它能夠長時間地保持效力。

犬羚在眼睛位置長有一個特殊的腺體,它的分泌物帶有刺鼻的氣味,犬羚可以在經過樹枝和樹葉時塗抹上這些東西。最後,還用另一個辦法來增加信號的強度。它們拋灑自己的糞便,這在它們控制的區域邊緣處十分常見。這些臭氣熏天的地標氣味會不斷消散,所以它們還要定期地修復和加固。.

每一種動物能夠獲得怎樣的領地絕非偶然。兩種動物之間的分隔空間,每只動物與鄰居之間的分隔空間,都有明確的界定……在任何一個群體中,成員之間需要保持的距離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個體之間的距離,會依照自己的地位和影響而發生改變。在休息的時候,雌性成員之間通常會保持三米的距離。當它們吃草的時候,彼此的間距會被拉大。

被捕食者可以安全地與捕食者共享領地,但這有一個前提:它們在保持安全距離上不能犯任何錯誤。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645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