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蒗的彝族火把節是當地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通過祭火來乞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在這為期三天的狂歡活動之前,還有長達八天的節日慶典。記者將走入小涼山彝族的各村各寨,尋找最為傳統的民俗味道,體驗獨具特色的狂歡盛世。
火把節+選美比賽:
火把節
火炬
選美
隆重盛大的點火儀式活動,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歡聚在此,載歌載舞。
彝族服飾製作精美,色彩斑斕,是彝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也是彝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此次寧蒗彝族火把節之中,將要舉行一場隆重而又盛大的彝族選美大賽。前來參賽的彝族少女將會身著盛裝,通過三個環節的比拼,最終奪取“小涼山十佳索瑪花”的稱號。
在大賽之中,服裝搭配將會是重要的評判標準之一。彝族服飾種類繁多,究竟該如何搭配和選擇,精美的彝族服飾又是如何製作出來?記者將通過此次選美大賽,深入了解彝族裝扮背後所蘊含的民族文化。
彝族羊毛披氈:
剪羊毛
彈羊毛
羊毛變成線
搟毛氈
在彝族,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披一件羊毛織的披氈,稱為“查爾瓦”,有黑、白兩色。它形似斗篷,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曾經這種披氈是彝族牧羊人的最愛,而如今這門古老的製作手藝即將失傳。此次記者跟隨傳承人,上山放羊,抓羊剪羊毛,用傳統的竹弓一起體驗和製作古老的披氈。
拉伯高腳雞:
拉伯高腳雞是普米族當地長期飼養的雞種,中心産地位於寧蒗縣的拉伯鄉,拉伯鄉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谷深,交通極為不便,因此也與外界形成天然隔離屏障。
早年普米族的遊牧民安居於此的時候,高腳雞也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食物,經過幾個時期的馴化和飼養,如今的高腳雞已經成為了這裡獨特的一種美味。
為了了解少為人知的普米族美食,記者跟隨熊寶大哥,一起上山喂雞,抓雞,進入深山尋找松茸食材。
豬膘肉:
豬膘肉
普米族食用肉類食物的數量較大,主要是豬、牛、羊、雞肉,以豬肉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殺豬,一方面便於貯藏,另一方面也是為大過年做準備。豬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豬的一種特殊方法,即將豬殺死後去毛、頭、內臟和四肢,加鹽進行腌制,再將腐部縫合成即成豬膘 ,豬膘一般可以放置數年不變質,食用時要一圈圈地切下來,一般每個普米家庭每年都要製作一至兩個豬膘,豬膘的多少也能反映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