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我們昨天講了兩個關於懲罰性賠償的法律故事,我們看到,在一些國家的法律中,當面對品行不佳的個人與企業,或者是法庭認為需要起到警示作用的案例時,往往判罰這些企業或個人對受害者支付高額的懲罰性的罰金。這樣的懲罰的額度往往能達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比如我們昨天介紹的菲利普莫裏斯集團因為長期宣傳吸煙無害被判處1.45億美元罰金的真實案例。這些鉅額的賠償金陪審團是怎麼算出來的呢?看完下面這個案例你就明白了。
1972年的某天,高速公路上,13歲的理查德?格林蕭乘坐鄰居駕駛的一輛福特平托牌汽車回家。正常行駛的汽車突然減速,停止,被後車追尾。被撞後,油箱爆炸,汽油外溢,引起車身進一步起火、爆炸。駕車的女司機當場死亡,小格林蕭嚴重燒傷面積達90%,不幸地失去了鼻子、左耳和大部分左手。自這次事故之後的6年裏,小格林蕭先後接受了60多次手術治療以修補被毀壞的面容和其他損傷。
王凱:事故發生後,小格林蕭的家人委託律師向福特汽車公司提起了訴訟,他們認為事故之所以會如此嚴重,完全是由於汽車的設計錯誤所致。這款車的油箱位置就是安全的定時炸彈。您猜它被安裝到了哪?后座下部。這個位置距離離合器只有8厘米多一點。
也就是説,中等強度的碰撞,就可能引起車輛爆炸。在法庭質證的過程中,原告方向陪審團出示了這樣的證據:福特公司在Pinto車型設計期間曾經進行過一系列的碰撞試驗。試驗清晰地表明,如果發生碰撞,汽車內部會充滿從爆炸油箱流出的汽油,極易引起車輛起火。
這還不算,原告方還提供了一個更為驚人的事實,那就是,福特在第一批Pinto車投放市場之前就知道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卻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排除這個隱患。
在第一批Pinto車投放市場之前,福特公司的兩名工程師曾經明確地提出過,要在油箱內安裝防震的保護裝置,每輛車因此需要增加11美元的成本。但福特公司經過計算後做出的決定是不安裝該附加裝置,至少在兩年之內不這麼做。他們是這樣算賬的:如果要生産1,100萬輛家用轎車和150萬輛卡車,那麼增加該附加裝置導致的成本為1億3,750萬美元。而假設充其量有180輛Pinto車的車主因事故而導致死亡,另外180位被燒傷,2,100輛汽車被燒燬。依據當時的普遍判例,福特公司將可能賠償每個死者20萬美元,每位燒傷者67,000美元,每輛汽車損失700美元。那麼,在不安裝附加安全設施的情況下,可能的最大支出僅為4,953萬美元。對比安裝油箱保護裝置所要花費的1億3,750萬美元,福特公司決定採取了省錢的方法。
王凱:陪審團完全被這個證據激怒了。要知道,在那幾年中,關於福特油箱爆炸導致人員傷亡的案例在美國層出不窮。其中一個著名的案例甚至改變美國的消防隊員工作紀律。什麼案例呢?我給您簡單説説。
1978年,美國曾經發生了一起影響很大的惡性車禍事件,美國南方某州的三姐妹駕車出行,被追尾後她們駕駛的福特Pinto車油箱起火了。當時,車門因為受熱嚴重變形而無法打開,趕來的搶救人員由於沒有合適的工具打開車門,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車內三人活活被燒死了。也就是在這個案件之後,美國的消防隊員才開始強令配備汽車切割工具。
就是聯想到這個案件,讓陪審團們怒了,陪審團們覺得,你們竟然如此輕視這個可能奪取人生命的問題!因此,很快,陪審團做出了決定,福特公司需要向原告支付1.25億美元的罰金。
陪審團解釋説,這筆賬是這麼算的:由於不安裝必要的安全裝置,福特公司節省了將近1億美元的成本。以犧牲消費者安全而得以節省的不義之財必須予以剝奪,所以1億美元是必罰的,從而對其形成威懾。但這還沒有懲罰福特汽車公司對消費者生命安全的無視,所以陪審團要求再加上2,500萬美元,後面的這一數額才是真正的罰款。
這個判罰可以説是有理有據,為了省錢無視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鉅額賠償完全是咎由自取,一點都不冤。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問題來了。依據加州的民事訴訟法,在特殊情況下法官有權作出這樣更改陪審團決議的決定。法官開始考慮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而這個思考很可能讓這筆高額賠償泡湯。
雖然可以説生命與健康是無價的,可是當原告由此而得到遠遠高於實際損失的金錢時,到底該給他多少賠償呢?換句話説,福特公司認為可能會有180起死亡和180起燒傷的案子,實際上,類似的事故在美國其他州也有發生的報告,且在當時都處於懸而未決的冗長的法律訴訟過程中。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被告都可以得到1.25億美元的懲罰性損失賠償呢?這麼罰是不是有些過分了呢?
王凱:最終,法庭在判決時沒有採納陪審團的決議。法官將懲罰性賠償減至350萬美元。福特公司進行了上訴,但是35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判決得到上訴法院的核準,福特沒逃過這一劫。要知道,那可是1978年啊,那時350萬美元的賠償可以説是一個天價賠償。
比鉅額罰金更重要的是,這個案例最終成為了判例。在20世紀,由於大公司和大企業的蓬勃興起,其製造的各種不合格商品也對消費者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需要通過懲罰性損害賠償的辦法來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於是懲罰性損害賠償的數額也在不斷提高,甚至可以説是飆升。舉個例子1976年,美國最高懲罰性賠償金僅為25萬美元,但在1981年,一個案件中陪審團竟然確認了高達12億美金的賠償。
在美國,陪審團的成員們都是普通的民眾,這種人員結構決定了他們經常會做出一些超越理性的判決意見。雖然這些由陪審團確定的天價賠償往往被法官駁回,但是法律界也開始考慮,懲罰性賠償的金額,究竟應該怎麼定呢?
就在這個時候,1991年,一個案件引起了全美國法律界的大討論。
1991年,美國出現了第一個撤銷陪審團懲罰性賠償的案件,理由就是其賠償額過大和突破了憲法的限制。在這個案件中,車主Gore訴稱寶馬公司沒有披露其購買的汽車已經受損,並在銷售前重新噴漆。陪審團判決給予Gore四千美元的損害賠償,以及四百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因為陪審團認為,寶馬北美公司的行為構成了不可忍受的或者惡意的欺詐。之後,寶馬北美公司向阿拉巴馬州高等法院上訴,高等法院把數額減到了兩百萬美元。而在寶馬繼續上訴到最高法院時,最高法院卻讓人意外地取消了懲罰性賠償。
王凱:最高法院認為,為了懲罰不法行為,一個州可以施行懲罰性賠償。可是,這只應針對州內的行為,同時應該遵守審查懲罰性賠償數額的三項準則。第一是,被告不法行為應受譴責的程度;第二,損害賠償和懲罰性賠償之間的比例;第三,懲罰性賠償金和類似行為所受處罰的區別。
根據這三項準則的適用,最高法院認為這個案件的賠償金過於巨大,突破了合理性的範圍。因此修改了阿拉巴馬高等法院的判決,最終撤銷了對寶馬公司的懲罰性賠償。
懲罰性賠償的金額在美國司法界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在美國,每年都會發生一些案情聽起來比較荒誕,可最終也取得了鉅額懲罰性賠償的民事賠償案,有很多案件還非常有名,比如美國的“麥當勞熱咖啡案”,可能很多人都聽説過,説的是一個老太太把從麥當勞買來的熱咖啡不小心倒到了自己身上,最後麥當勞賠了大錢。這個案子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聽我慢慢道來。
斯黛拉 莉柏克(Stella Liebeck)是一位美國老太太,當時已有79歲高齡。1992年2月,她乘外孫駕駛的轎車,途經當地一家麥當勞快餐店,買了一杯咖啡,售價是49美分。駛離餐館後,莉柏克需要往咖啡裏添加奶粉和白糖,外孫便停住了車。當時,老太太坐在前座乘客位,把杯子停放在雙膝之間,左手拿著奶粉袋和糖袋,右手試圖打開杯蓋,沒料想,手一抖,整杯滾燙的咖啡完全潑灑在兩腿之間,致使大腿內側、股腹溝等處嚴重燙傷,其中“三度燙傷”面積佔全身全身皮膚6%。老人家住了八天醫院,才算脫離了生命危險,出院後臥床不起,直到兩個多月後,傷口才逐漸痊癒,後來又做過多次植皮手術,在長達兩年的時間中難以自如行走,而且醫藥費也高的驚人。
傷勢初步穩定後,莉柏克的女兒當即給麥當勞寫了一封抱怨信,以咖啡過燙為由,要求賠償醫療費、照顧病號的誤工費等,共計2萬美元。可是,麥當勞不肯“破財免災”,僅同意支付800美元“安慰費”,莉柏克又急又氣,可卻沒有任何辦法。
可是就在之後沒多久,一個人的出現讓整件事發生了重大逆轉。一次偶然的機會,莉柏克的女兒結識了一位名叫摩根的律師,這個人精明老辣,經驗豐富,尤其擅長賠償訴訟。初步了解案情後,摩根律師就開始鼓動利派克一家,説你們不能就這麼作罷,咱們要跟他鬥爭,咱們去告麥當勞,告他個質量缺陷,不顧顧客安危,咱們告到他血本無歸!就是在摩根律師的鼓動下,莉柏克鼓足勇氣,一張狀紙把麥當勞告到了聯邦地區法院。
當時的莉柏克沒想到,就是她這鼓起勇氣一告,她自己不僅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更是被寫進入了美國法律史,成為了其中重要的一頁。
1994年7月,在新墨西哥州聯邦地區法院,“麥當勞咖啡案”正式開庭。出乎意料的是,新聞媒體一反常態,站在了大公司麥當勞一邊,對原告莉柏克冷嘲熱諷,挖苦調侃。陪審團也覺得此案滑稽可笑,荒謬絕倫,以為原告只是被燙出了幾個水泡而已,瑣事一樁,不足挂齒。可是,當陪審團看了醫生的診斷報告和莉柏克的傷情照片後,卻都改變了看法,那些嚴重燙傷的照片一下激起了陪審團的同情。
王凱:法院改變了看法,受理了莉柏克的投訴,可要審理此案,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必須先弄清楚,那就是:麥當勞咖啡燙傷顧客的事故究竟是司空見慣的家常便飯?還是偶爾發生的個別現象呢?在摩根律師要求下,法官下令,麥當勞必須公開內部秘密文件和統計數據。
這一公佈不要緊,每個陪審團成員都大吃一驚。在1982至1992年的10年期間,麥當勞總共遭到700余起咖啡嚴重燙傷事故的投訴,其中有數十起造成顧客外陰部、股腹溝、大腿內側等“敏感部位”燙傷。而法院卻從未正式立案受理這些投訴,都是由麥當勞在暗地裏花錢擺平,每年要花上大約5萬美元。既然燙傷事故不是個別和偶然現象,麥當勞為什麼會如此漫不經心、置若罔聞呢?
麥當勞的律師解釋説,麥當勞每年售出大約10億杯咖啡,10年以來,總共售出了大約100億杯,相比之下,同期發生的燙傷投訴事故,只有區區700余起,即平均每1億杯才出現7起燙傷事故,事故率為0.0000007%,實際上相當於零,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王凱:從商業統計和“數字化”管理的角度看,被告律師的辯解貌似有理,但陪審團可不這麼想,數字怎麼能和人命相比?那700多名燙傷的消費者可是活生生的人啊,何況這還只是統計出來的,肯定還有數量眾多的燙傷受害者忍氣吞聲,自認倒楣。
可故事講到這兒,可能很多人納悶,在美國,幾乎家家快餐店都賣咖啡,怎麼就麥當勞的咖啡總能燙著人呢?這事還真不是偶然,這裡面是有原因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麥當勞的咖啡確實燙得驚人,溫度在全美快餐業名列榜首。
咖啡燙其實不是問題,可大家覺得有問題的是,麥當勞明知自己的咖啡是高溫,卻在出售“高溫咖啡”的同時,沒有在咖啡杯醒目之處,以法律術語“警告”(Warning)“高溫熱飲,小心燙傷”,僅以極小字體“提醒”(Reminder)顧客注意。從法律角度看,這是顯而易見的疏忽大意,後患無窮的硬傷漏洞,追悔莫及的致命失誤。
也就是基於這些理由,最後,陪審團一致判決,麥當勞出售的咖啡溫度過高,毫無必要,在産品安全問題上,掉以輕心,疏忽大意,侵犯了原告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重大傷害事故和經濟損失,因此,必須承擔咖啡質量低劣的法律責任,償付原告20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考慮到原告不慎失手,亦應對事故承擔20%的責任,麥當勞公司的實際責任減為80%,賠償總數相應地由20萬減為16萬美元。
接下來,陪審團的判決就涉及到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麥當勞到底要不要付懲罰性賠償呢?
陪審團判定,麥當勞不但應當承擔咖啡過燙、質量低劣的法律責任,而且由於對顧客的投訴置若罔聞,對數百起燙傷事故漠然置之,其侵權行為已經明顯構成了“輕率的”和“惡意的”性質,因此,除了“補償性賠償”之外,被告應償付原告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
王凱:270萬,這是麥當勞全球連鎖快餐店當時兩天的咖啡營業收入。就這樣,一杯售價49美分的咖啡,終於造成了麥當勞公司286萬美元的鉅額責任賠償!
可是,在許多法律界人士看來,這樣的訴訟還是顯得有些荒謬。很多人認為,“麥當勞咖啡案”是一個典型的“過訴案件”,也就是過度訴訟,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常識上,這個案子的判決顯得有些荒謬和可笑。案子判決後,美國各地出現了一堆因熱飲過燙對麥當勞、漢堡王等快餐連鎖店提起賠償訴訟的官司,可是迄今為止,卻沒有一個能再勝訴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是,這個案件之後,針對民事訴訟氾濫成災、荒誕不經的現象,一些反對濫用訴訟的民意團體以“麥當勞咖啡案”當事人老太太的姓氏為名,設立了一個搞笑的“斯黛拉獎” (Stella Award),每年頒獎給全美最荒誕、最離奇的民事賠償案,有些案子的荒誕程度那真是,讓人瞠目結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非常荒誕的案例,開開眼界。
2002年,一位叫羅伯特森的婦女告贏了一家傢俱店,並且得到七十八萬美元的賠償。為啥呢?因為她在這傢俱店內奔跑時,被一小孩絆倒而扭傷了腳腕,而店員沒有制止小孩在店內玩耍。這個小孩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這位羅伯特森女士的兒子。
您覺得這算荒謬的案例麼?這還不是那年“斯黛拉獎”得獎的案例。得獎的是奧克拉荷馬的Gresinski先生。這位先生買了一輛嶄新的32尺長的旅行車。就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他把定速巡航定在70英里的時速,就離開駕駛座到后座上煮咖啡去了。對,您沒聽錯,就是去煮咖啡了。那最後自然是出了大車禍。幸好該位老兄還活著,並且狀告這輛車的製造商,理由是車子的説明書上沒有説,不可以離開駕駛座到後面去煮咖啡。最後,這位老兄不但得到了175萬元賠償,還外加一輛新車。案子過後,吃虧的汽車製造商還真的就把“開啟定速巡航是不能到后座上煮咖啡”這一條加在説明書上了。
2004年,賓州一位名叫迪克森的笨賊,進入一家民宅行竊後,試圖從車庫遛走,不巧車庫的自動開門裝置壞了,門打不開,而回到房屋的門又被反鎖住了。 更巧的是,屋主恰好在外地度假。結果,笨賊被困在車庫長達八天之久,僅靠一箱百事可樂和一袋狗食度日。屋主回來後,迪克森落入法網。出獄之後,他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以産品質量低劣為由,起訴屋主的保險公司,最終贏得了50萬美元的傷害賠償。
王凱:一個法律法規的出臺往往是個雙刃劍,就像懲罰性賠償制度,一方面有效的懲治不法之徒和道德敗類,另一方面也會讓一些人試圖找到法律空當,敲上一筆,不過懲罰性賠償制度確實遏制了企業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不良行為,為保護消費者的生命財産安全立了一功。也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試想,如果對那些生産速成雞、使用黑心棉的企業能一次被判罰上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懲罰性賠償,其他的不良企業會不會有所忌憚不敢再犯了呢?好,感謝收看今天的節目,明天王凱説案,我給您仔細説説歌王邁克爾傑克遜的遺産案。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07日 21:01
視頻簡介:本節目主要內容:是什麼原因讓福特公司一再捲入官司,又是什麼慘案改變了美國消防隊員的紀律,動輒上千萬美金的懲罰性賠償數額究竟該如何確定,一杯咖啡燙傷自己,麥當勞卻被判286萬美金賠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有什麼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案例,本期節目講述懲罰性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