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中國民歌大會》——浙江《對鳥》

CCTV專區 CCTV-3綜藝頻道 央視網2016年07月04日 16:18 A-A+

選曲理由:

浙江經典民歌

《對鳥》所唱的內容是人們在田間地頭的猜謎問答。這首歌從清末及民國年間就有當地群眾在唱,是用當地流行的一類曲調“拋歌”填入猜謎問答式的歌詞。

《對鳥》收集者朱一正回憶説:1949年2月,我在虹橋沙河縣立初級中學任教,那時才25歲。記得學校教導主任吳瑜明先生對我説:“小朱,這裡的民歌可好聽了,尤其是農曆三、四月間,田垟裏歌聲四起,一方開腔,八方接應,而且聲音高亢,悠揚動聽。”一向喜歡音樂的我聽了吳先生的話後,就記在心裏,隨時留意。我們學校附近就是一片田垟,一天,我在二樓的寢室裏備課,突然從圍墻外的田垟裏飛來悅耳的歌聲。我想,這大概就是吳先生所説的山歌對唱吧。我站起來往窗外看,窗外滿眼的油菜花金燦燦的,一片金黃,景色十分的迷人。田埂上幾個放牛牧童正在互相對答。他們一個用歌聲問,另一個用歌聲答,而且越唱越響亮,遠處的牧童聽到後也來參與。頓時,春天的田野上飄蕩著動人的山歌。我喜出望外,立即掏筆把歌詞和曲調記錄了下來。當晚我在整理時,一邊唱一邊改,幾個學生圍坐過來,他們也能唱,他們稱這首民歌叫《對鳥》,並幫我作了一次訂正。

後來,這首山歌因為音樂旋律動聽、文學意境深遠,被許多歌唱家演唱。其中,朱一正發現他的學生溫玲菊嗓音條件好,就讓她演唱,於是這首歌曲慢慢傳唱開來。1959年,溫玲菊在全國民兵匯演上,演唱了這首歌曲,這次演出非常成功,更多人知道了在溫州雁蕩山區的這首山歌。

這首《對鳥》對於溫州人來説,也有著特殊的意義,由於當地許多人前往國外打工,有很多歸國華僑,很多人都過著異國他鄉生活,因此這首歌曲也是一種思念家鄉的精神寄託。由此也引發當地政府撰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男青年在山間牧牛、砍柴時,聽到悅耳動聽、通透嘹亮的歌聲從樹林中傳來,他循著聲音一路探尋,發現了一位清麗的女青年在河邊浣衣歌唱。男青年説他兒時曾聽過一個小女孩兒給他唱過,是叫《對鳥》嗎?原來,浣衣女子就是男青年在兒時遇到的那個小女孩兒。二人因此頓生情竇,後來結婚生子。男青年隨同鄉前去歐洲打工,經久未回故鄉,至此漂泊在外。幾十年後,他打拼出自己的餐館。一天,他在後廚忙碌時,忽然聽到《對鳥》的歌聲傳來,他馬上跑出來,看到一位姑娘在飯局上給朋友們唱歌。他問道:這是叫《對鳥》嗎?他拿出當時與妻子的結婚照給姑娘看,姑娘大吃一驚,説:這是我的外婆啊,是她教會了我這首歌。原來這位姑娘是自己的外孫。

關於歌手:

黃作波:49歲的浙江省教師

宋婷:35歲行政人員。受家族的影響,遺傳了爺爺的好嗓音,從小就喜歡唱歌。

對鳥在2006年以前都是女生獨唱,在2006年cctv首屆民間歌舞盛典後,黃作波和宋婷搭檔對唱,展示當地音樂特色,對唱的流傳,也對“對鳥”的唱法有了新的影響。他與宋婷搭檔10年,最開始倆人都在合唱團,合唱團在溫州合唱大賽時獲得金獎,兩人都是合唱團裏的領唱。

收視TOP榜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