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教體聯手大有可為 中國足球的希望在校園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15日 16:51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新民晚報消息:越來越被中國社會看重的高考升學模式,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殺手”,它直接制約甚至扼殺了包括足球在內的多項體育運動的群眾基礎。中國足球持續低迷,原因眾多,而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不在於足球本身,而在於教育。最近幾年,國內高校多位研究足球的學者發表論文,提出了上述觀點。

  校園足球日漸衰弱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孫一副教授在《中、日、韓三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比較研究》論文中明確指出,中國足球二十多年間,明顯落後於日本、韓國,根源是足球人才培養的側重點發生了偏差。日、韓大力發展學校足球及學校足球聯盟,為本國足球人才的培養創造了巨大的“蓄水池”;反觀中國,校園足球日漸衰弱,足球人才賴以生存的土壤不復存在。

  孫一認為,當前中國校園足球及青少年足球舉步維艱,原因有三:其一,體育部門和教育系統之間在青少年足球培養方面缺乏合作,沒有實現足球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其二,升學率幾乎已經作為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指標,使得足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得不到整體上的支持;其三,受我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望子成龍”成為公眾的普遍認識,大部分家長不願將子女送入成長率僅為0.42的足球運動員培養體系中,造成了足球後備人才的極度缺乏。

  總之,高考體系對中國青少年足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目標是進名牌大學

  上海著名的足球傳統學校止園路小學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説:“從前家長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球星,而現在,踢球變成了接受更好教育的跳板,變成了成才的途徑。”在止園路小學,近些年足球踢得最好的學生,往往文化課成績也很優秀,這些學生小學、初中畢業以後就被輸送到了一些市重點中學,3年之後順利進入全國名牌大學,但一旦走完了這個流程,在足球上幾乎就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了。許多教練為這樣的人才流失感到十分痛惜,但他們也無法剝奪學生通過另外的途徑成才的權利,對此感到十分無助。

  “其實我們不怪家長,有時候我們將心比心地想想,現在成才的渠道那麼多,家長為什麼一定要培養孩子踢球?再説現在踢球成材的幾率實在是太低太低了,簡直跟中彩票差不多,家長何苦要冒這樣的風險?”一位足球學校的教練説。

  那麼,能否尋找到一條出路,可以讓高考與足球不再碰撞,喜歡踢球的孩子也能找到一條升學途徑呢?答案是有的。就在我們的鄰國韓國。

  足球崛起依賴校園

  韓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就以校園足球為主的,專門的足球學校並不多。韓國足協與教育主管部門密切合作,共同培養足球人才。目前,在韓國的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的縱向教育體系中,每個層次都有相應的足球聯盟,譬如中小學聯盟、高中聯盟、大學聯盟,而且每個聯盟又都有自己的訓練和競賽體系,這個體系的運行已經持續了40年,由於體系運行規範,又受到各方關注,因此,到了大學這一級,其聯賽水平就已經很高了,韓國隊不少優秀的國腳,就是直接從大學被國家隊選中的。這樣一種體系,使得業餘隊與職業隊自然銜接,為職業隊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可説,近20年,韓國足球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個完整的校園足球體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對學生足球的支持,還體現在優秀運動員的升學上。在韓國,學生球員在從小學升初中、從初中升高中、從高中升大學時都有這樣一條規定:在全國性比賽中進入前4名或者前8名球隊的球員可享有保送權。這一措施,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孩子可以在校園內全身心地投入足球,今後即使當不成職業球員,也有機會獲得優質教育資源。

  從世界各國的足球發展歷程來看,發展足球絕非足協一家的事。在當下的中國,尤其需要足協與教育部門共同推出政策。給喜歡足球的孩子多一點升學出路,或許是中國足球走出陰影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張悅

熱詞:

  • 中國足球
  • 校園足球
  • 體教結合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