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諷足協,再容易不過了。那封遲到至少一週的道歉信又平添了一絲嘲弄,那標準公文體甚至帶著往昔歲月沉渣的文風著實讓人強烈不安。姿態好像有了,但洋洋灑灑的文字沒能在形象上“扳回一球”,反倒又身中數彈,破綻不少。
也許有人會提醒我們,不要只因道歉信的文風就質疑足協的誠意。好吧,足協的行政機關化屬性決定了其文風難改,道歉信不過是諸多文件中的一種而已。規定動作的成分巨大,有些溫度和靈魂的自選動作幾乎都在被禁之列。1997年“金州之敗”,國家體委還曾組織發佈會,以相對積極的姿態面對公眾,雖然“二流論”也遭詬病,但所有中國足球的當事人硬著頭皮一一作答。如今,中國足球的行政統帥機構卻小心翼翼地將自己包裹起來,以特有的運行方式繼續運行。毫不誇張地講,繼續走在老路上,哪怕週遭世界一再裂變,我自巋然不動。
1比5之後的情緒是多元的,人們由激憤迅速就會滑向戲謔,最終只為等待一位新主帥的名字。循環往復,無甚新意。讓卡馬喬走人的風聲一旦放出來,足協其實也就解脫了,探尋中國足球背後的沉疴太費勁,不如討論違約金來得輕鬆愉快。再迅速進入選帥程序,那就更是新的一片歡騰,只要有新聞,哪怕沒現場,如饑似渴的媒體也就按著慣常思路殺將下去,各顯其能,看看誰最先接近新主帥的名字。至少二十年,情況基本如此。
輸球8天,道歉信翩然而至,而且是在解雇卡馬喬之後才正式發佈。單就文字而言,一小時即可寫就,發佈時機則需要一再斟酌,甚至有幾分微妙需要把握。很遺憾,公眾第一時間的心理需求並非優先考慮選項,其間自有一套邏輯來支撐管理者的判斷與行事。不要低估足協工作人員的智商與情商,道理擺在面前,時代就在身邊,緣何遲緩表態,為何腔調生硬呢?顯然,如此機構必有如此內心與面貌,誰也逃不了,程序無錯的做法安全系數最高。但是,與當下情境脫節嚴重,仿佛兩重世界。正是這兩重世界之感,才讓中國足球始終走在自己的那條道路上。
卡馬喬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我一直試圖找到他,想讓他在鏡頭前道出對中國足球的所有印記,可以很刺耳,可以很中肯。在我看來,卡馬喬與中國足球的那份對立才是最有價值的,系統自檢往往視角單一,可外部力量的發現所得才彌足珍貴。可惜,始終未能找到他,這樣一次採訪興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興許再無機會。中國足協用了26天找來的主帥用了5天就快速解約,除了各道珍重之外,是不是也該讓卡馬喬的憤怒和不如意通通成為一筆特殊財富呢?這項工作誰在做?不要讓外界僅僅留下這樣的印象——西班牙人愛休假、西班牙人交流不暢——問題本不該如此簡單。
很遺憾,中國足協再次錯失良機,且不願更不敢對過往予以否定,而是四平八穩,循規蹈矩,繼續走在那條老路上。這都是誰決定的呢?答案,你我都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