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人民日報:學生身體素質差 鍛鍊意識先於體質滑坡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20日 16:41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北京市體檢中心發佈的《2011年度北京市體檢統計資料報告》顯示,當年參加高招體檢的75256名考生中,完全合格的比例只佔13.39%。更讓人擔心的是,高考學生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繼續增加,已經佔到了體檢總數的24%。

    高中生體質的持續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課業負擔重,鍛鍊時間不足,休閒方式增加等,不一而足。高考壓力之下,高中體育正面臨巨大的困局。在困局中,需要冷靜的觀察與思考,更需要求變的探索與努力。“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體質,關乎國家的未來。

    高中生體質持續下降

    雖然目前學校推行“每天鍛鍊一小時”,但留出了鍛鍊時間,卻無法保證鍛鍊質量

    對於北京市高考學生的體檢結果,體檢中心負責人認為,超重和肥胖學生數量居高不下,與目前青少年活動量比較少直接相關。除了學校的體育課,學生們回到家以後基本在家寫作業,很少參加戶外活動,難免體重超標。

    2007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正式發佈,並開始在全國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推行“每天鍛鍊一小時”,以保證孩子們在校園裏的體育活動時間。5年過去,如今政策“落地”情況不容樂觀,而且仍然無法遏制學生身體素質每況愈下的勢頭。

    對於學生的體質變化,老師們有著深刻體會。濟南一中副校長趙娟説,學生體質的下降應該是普遍現象,比如近視眼的發病率,一些班級能達到90%。“在高中這個關口,這的確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都想讓孩子休息,但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推著學校、家長、孩子往讀書升學上靠,其他方面的時間自然就會被擠壓。正是生龍活虎的年齡,孩子們對體育活動很渴望,但我們不可能一個月開一次運動會,每天都上體育課。”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高中課堂上,體育課的位置“很尷尬”。一方面,學生要通過高中體育會考,跑、跳、投三項科目成績都要及格,否則拿不到高中畢業證書。於是,高中體育課基本就成為應付會考的訓練課,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可以想見。另一方面,越來越重的課業負擔擠佔著學生體育課和活動時間,即便在時間上不打折扣,鍛鍊的實際效果也難以盡如人意。一位高中老師説:“以前高考是衝刺1年,現在是衝刺3年。”在緊張的衝刺中,體育自然淪為可有可無的配角。

    目前,北京市高中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內容包括每週兩節體育課、一課時的課外活動和每天約30分鐘的廣播操。但是,活動的強度和效率,均缺少系統科學的監管與測評。留出了鍛鍊時間,卻無法保證鍛鍊質量,這是高中體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鍛鍊意識先於體質滑坡

    與體育活動“爭搶”學生的“對手”已經越來越多,培訓班、網絡遊戲、電子産品等,都在侵佔著學生本就不太富裕的課餘時間

    曾有多年體育教學經歷的北京第六十六中學黨委書記朱賀超説:“以前的孩子更願意選擇體育,因為體育很直接,能帶來快樂,但是現在,可能電腦更能帶來快樂。這個問題,僅靠學校是解決不了的,需要全社會一起解決,共同營造一個崇尚體育的氛圍。”濟南一中校長逄坤敬也表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整個國家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它不單單是高中、大學的問題,而是孩子們從小到大一直積累的問題。”

    關於學生體質下降,獨生子女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説:“很多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對體育活動逐漸弱化,就是為了避免因孩子受傷而引起的麻煩。如果孩子在運動中受傷,大家都會找學校承擔責任。”正是出於這種擔心,很多中小學砍掉了跳山羊、單雙杠等體操基礎項目,引得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發出一聲嘆息。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楨説:“學校出於安全的考慮,儘量不組織校外活動,家長也不願意家裏的獨子獨女參加一些激烈的運動,生怕出現意外。孩子所謂的成功與發展,僅局限于文化課成績,體質與道德等都被忽視,這樣的情況,對我們民族而言是個很大的問題。”

    正因如此,四川瀘州護國中學近日組織近700名師生用10小時進行徒步20公里往返的活動才會受到高度關注與讚揚。只可惜,當前有如此“魄力”歷練學生體質、意志的學校,還只是少數。

    體育課兩面不討好

    喜歡運動的學生覺得體育課不過癮,不愛運動的學生把體育課當成“負擔”

    北京市朝陽區的高一學生高珊珊説:“體育課對愛運動的男生吸引力比較大,跑完步就去打籃球;但女生對體育課興趣不大,大家經常是在自由活動的時間裏聚在操場上聊天。”

    為了應付會考或受場地限制,大多數高中體育課的項目選擇很少,籃球、排球和跑步成為比較常見的活動方式,這顯然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朱賀超建議説:“我們應當將一些新興的項目和器材引入體育課堂,多開展集體活動,提高體育課的鍛鍊效率。”

    與此同時,體育老師數量匱乏和水平的參差不齊,也制約了高中體育活動的開展。朱賀超説:“通常一個高中體育老師要給40多名學生上課,課外活動時,兩個體育老師往往要帶兩三百個學生,這種‘上大課’的方式,對學生的管理不是很嚴格。如果一節體育課能有兩個體育老師完成,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也能著重照顧一下不愛運動的學生。”

    現在,已經有些學校在進行有益的嘗試,在濟南一中的高中體育課上,學生在長約100米的距離中完成快跑、舉啞鈴、跳繩等一整套動作。教學的趣味性增強,也讓學生們的鍛鍊收到實效。濟南一中體育與健康教育組組長馬永勝説:“我們主要還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們做些跑跑跳跳的運動,通過一些趣味性的集體項目,實現體育課的目的。”

    現在,為了應付高考,仍有一些地方的學生高中3年沒有上過一節體育課。根據2011年教育部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只有13%的高中能夠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

    逄坤敬説:“高中體育起碼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線,教學課程計劃必須無條件執行到位,課外活動時間要儘量讓學生得到滿足,各個學校的情況不一樣,只能是立足自身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逄坤敬認為,高中畢竟是以高考為“指揮棒”,素質教育的實現還是要依靠教育制度和社會環境的變革。“不能讓孩子考上大學,體質卻差得一塌糊塗,那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他們今後的路還很長,有一個好身體是最基本的保障。”

    植根于校園的高中體育要想更有作為,最終還需要整個教育環境的改變。陸士楨認為,學校教育的評價體系要做出調整,“我們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熱詞:

  • 鍛鍊
  • 學生
  • 體質滑坡
  • 體育課
  • 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