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張斌《行至倫敦》:“白象”出沒,注意!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4日 18:02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倫敦行動專題

>>>與央視記者微博互動   #倫敦我推薦##倫敦我來猜##倫敦想知道#

    思前想後,還是得解釋一下“白象”。這個詞過往總是模模糊糊的,依稀記得克魯伊夫當年組織巴薩部分球迷反擊新任俱樂部老闆時,戰鬥檄文裏用過這個詞。只有在維基百科中鄭重輸入這個詞之後,才算是領悟了基本含義。詞源自英語White Elephant”,指一項很貴重,需要很高昂費用維持,但卻難有巨大經濟效益的資産。這名詞的來源有不同説法,一般認為是1901,當時的紐約巨人棒球隊(今舊金山巨人)經理John McGraw評論費城商人Benjamin Shibe收購當時的費城運動家棒球隊(今奧克蘭運動家)時説的。當時,運動員隊經理Connie Mack選擇了象作為球隊的標誌及吉祥物,球隊有時被稱為白象。白象詞源的另一個説法,是從前泰國國王如果不喜歡某人,便會送一隻大白給他。白像是稀有且珍貴的動物,受到保護,不可被屠殺,但飼養起來的耗費卻十分龐大,因而往往導致受贈白象者苦不堪言。

    意思淺白,我們都可以找尋一下身邊是否就有“白象”,興許大家答案出人意料的一致。奧運大限將至,輪到英國人開始焦慮了,遠遠的地平線上好似已經有“白象”出沒了,那份不安催促著《獨立報》記者保羅紐曼來到了北京,徜徉于奧林匹克中心區,隨著人潮匯入到鳥巢和水立方中,因此也就有了前段時間刊發的採訪成果——《北京的白象?》。

    北京與倫敦接力向前,同為奧運城市,互為參照,價值獨特。首相來了,話題少不了奧運,你好我好,大而化之。倫敦副市長來了,可要殫精竭慮,老爺子是市長先生的幕僚,親抓奧運瑣事。記者來了,貼地而行,感知自然細微無比,甚至帶著溫度。紐曼一支健筆在英國小有名氣,這一遭北京之行直接目的就是要看看身為奧運城市的北京是如何利用如此眾多的奧運場館。倫敦人小心翼翼地規劃奧運,32個正式比賽場館中僅有6個是新建的,其他無一例外都是務實就簡的選擇。儘管如此,奧運遺産委員會、組委會以及倫敦市政府都要充分考慮納稅人的觀感和實際利益,焦慮由此而生。

    新華社的“大徐”奧運期間是所有記者的貴人,率領團隊提供週到的服務。紐曼下車伊始,自然也找尋到昔日的貴人。從文中的對答看,“大徐”告知鳥巢和水立方早已變成了北京新地標建築,成為北京旅遊的嶄新目的地,持續不衰。置身於鳥巢中心,紐曼錯愕地發現,50元人民幣的門票能讓旅遊者盡可能地找尋回當年的奧運盛況,大屏幕裏播放的奧運影像,回蕩耳邊的《你和我》、《北京歡迎你》,當然還包括花10元錢與薩馬蘭奇先生的塑像合影。我相信,當紐曼知道去年平均每天鳥巢的遊客量達到4萬人的時候,一定更加驚駭于中國經濟人口紅利的現實。倫敦人有此心,恐怕奧運落幕半年之後,也就淡了,靠旅遊門票難以形成有效的收益。

    紐曼不可能拿到北京時下運營素有奧運場館遺産的收益數據,他只是知道北京市政府相關機構接盤管理著像鳥巢、水立方這樣的遺産,希望不至於讓“白象”現身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努力足夠,甚至小有所成,但是包括紐曼在內的很多人都在擔心,遊客稀少的一天遲早都會出現,到那時靠什麼來阻撓“白象”。紐曼的文章擠去水分,內容並不豐盈,但他極其認真地在文章之外羅列了所有北京奧運場館當下的功能以及明年有可能承載的活動內容,我想他是希望讀者可以一一對應到倫敦的未來遺産吧。

    相信每日早晨《獨立報》一定會是倫敦市長約翰遜辦公桌上的讀物,紐曼的絮絮叨叨他也一定收到了。北京有個鳥巢,倫敦有個大碗,搞不好捧著金碗沒飯吃。此前的如意算盤是將遺産管理與經營轉嫁給接盤者,西漢姆聯隊最是有望,被熱刺出來攪局之後,算是僵在眼前了。紐曼在事關北京“白象”的議論中也曾提醒過西漢姆聯隊,即使心願得償捧起“倫敦碗”,一年的運營成本以及貸款利息至少要1200萬英鎊,何必負此重壓。如今,西漢姆聯隊募集資金的不恰當可能導致資格喪失,倫敦市政府以及相關機構要做好準備讓這個大碗先砸在自己手裏一段時間,所有運營費用都要納稅人一道埋單。專業機構評估,奧運會之後,倫敦碗單是改造為一個相對專業的足球場就要再投入5000萬英鎊,如此大筆的投入令人咋舌。近日,綠黨公開指責遜市長在處置倫敦碗未來命運方面欠妥,認為策略不該是出售,而是轉換思路為租給俱樂部了事。無論是租是售,在約翰遜市長的考慮格局之中都非最佳選擇,因為更大的時代背景並不支撐,嚴酷的經濟形勢讓足球俱樂部正在經歷緊縮的日子,資産擴張尚未到最佳時機。西漢姆聯隊這一層級的俱樂部一年租用場地的費用預算最多不過200萬英鎊,而體育場最低的運維成本就要300多萬,明擺著是個虧本買賣。

    因為奧運,倫敦人收穫若干“白象”,似乎已是定局,命運不易改變了。其實,倫敦人此前所作的所有努力和準備值得我們仔細品味的,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讓場館的頭等任務只為滿足奧運賽事需求,不做不切實際的長遠打算。永久性建築則要留出改變功能進行拓展的可能性,倫敦碗奧運結束之後要將5.5萬個坐席拆減為2.5萬個,游泳館的1.7萬個坐席也將減至2500個,且將化身為公共游泳場所,英國人酷愛的自行車運動因為北京奧運會成績出色,因此更受垂青,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建設了自行車賽館,奧運會後那裏將改建為自行車運動公園,手球館日後改建為社區健身中心。凡此種種,還有很多例子,倫敦試圖不讓自己被奧運所累,從容最好,辦了兩屆夏季奧運會之後,他們知道與奧運的距離怎樣是最恰當的。如此努力,再有“白象”,也只有認了。

熱詞:

  • 5+評論
  • 張斌
  • 行至倫敦
  • 倫敦行動
  • 倫敦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