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體育頻道 > 樂活地帶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食一絕:哈爾濱紅腸

 

CCTV.com  2009年02月19日 18:00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央視網  

     俄語譯音為“裏道斯”,“裏道斯”和哈爾濱紅腸是一個概念。許多哈爾濱人稱哈爾濱紅腸為“裏道斯紅腸”。“裏道斯”原産于東歐的立陶宛 ,1898年中東鐵路修建後,外國人大量進入哈爾濱,也將肉灌製品帶到了哈爾濱。
  據載,1900年夏日的一個晴朗早晨,從莫斯科開來的一列火車,徐徐駛入當時的松花江火車站(後來的哈爾濱火車站)。一群外國人紛紛走出車廂。人群中,有一個俄羅斯商人叫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他在哈爾濱創建了著名的秋林洋行。在這座洋行裏,有一位黃頭髮,藍眼睛、大鼻子的立陶宛員工,他不甘心為秋林老闆賣命,他要體驗一下自己當老闆的感受。於是,1909年3月,他精心策劃在道裏西商務街(現上遊街)建立了秋林灌腸莊,生産立陶宛風味的香腸,俗稱“裏道斯”香腸。因香腸呈棗紅色,故又稱紅腸,更因産地在哈爾濱,更多人叫它哈爾濱紅腸。松花江水培育出優質的紅腸原料,使傳統的歐式加工製作方法,如虎添翼。哈爾濱紅腸一經推出,立即受到各國僑民的稱讚,也贏得了本地人的喜愛。

    這位立陶宛人當時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的創舉,播下的芳香,竟歷經百年,經久不衰!

    “裏道斯”選料嚴謹,配方考究,加工精細,獨具匠心。首先選用黑龍江這片寒地黑土的優質純綠色的豬肉或牛肉,加入黑胡椒、大蒜等多種調料,經腌制、拌餡、灌腸、煮、熏等歐式傳統工藝精心製作。特別是在烘烤時,一定要用大小興安嶺上樹脂少的柞木、椴木、樺木、榆木作為烘烤燃料。最後的煙熏過程也要在12小時以上。

    成品的“裏道斯”,一節骨連著一節骨,每節骨長約10公分左右,腸體幹爽,有皺紋,色澤宛如紅棗,粗細均勻。腸餡結構緊密,筋道、肉道,有“咬頭”。“裏道斯”的吃法很多,可爆炒、可燒烤、可油炸,可微波,但我最喜歡直接吃。

    哈爾濱“裏道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大量出口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為當時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換取了數目可觀的外匯。

    如果馬玉祥有口福的話,他可能在參軍路過哈爾濱時,品嘗過“裏道斯”,也許因家境貧寒,連品嘗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想,當年運到朝鮮戰場上的“裏道斯”,是一種相當稀有的“奢侈品”,它曾經挽救了戰場上無數中朝兩軍傷員的生命,也曾經挽救了那些無家可歸,躺在阿媽妮懷裏嗷嗷待哺的嬰兒生命。

    然而,從1957年到1997年,長達40年,由於種種原因,“裏道斯”卻銷聲匿跡了。當年吃“裏道斯”長大的哈爾濱人逐漸變老,而“裏道斯”以及它的故事,卻隨著歲月的流逝在人們心目中變得更加醇芳、綿長。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