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會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會社,簡稱索尼,日本東京為企業總部橫跨數碼、生活用品、娛樂領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創立於1946年5月,擅長公關手腕的盛田昭夫與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創辦,目前的經營團隊由媒體娛樂出身的霍華德 斯金格與擁有技術研發資歷的中缽良治一起領導。
是Sony集團統一管理和協調Sony在華業務活動的全資子公司。
SONY重要産品&技術 發表
1950年7月 – 發表日本第一台G型收音機
1955年8月 – 發表世界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TR55
1960年5月 – 發表世界第一台半導體電視–TV8-301
1965年8月 – 發表世界第一台家用錄影機 CV-2000
1968年4月 – 發表革命性的特麗(Trinitron)電視影像技術
1968年10月 – 發表世界第一台搭載特麗(Trinitron)電視影像技術彩色電視- KV-1310
1975年5月 – 發表世界第一台BETAMAX錄影機
1978年 – 發展革命性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技術
1979年7月 – 發表革命性的Walkman世界第一台隨身聽産品- TPS-L2
1983年 – 聯合荷蘭飛利浦共同發表激光唱盤(CD),並主導74分鐘標準
1983年 – 制定3.5英寸軟碟(1.44MB磁盤)
1986年6月 – 發表32位元電腦-MSX
1988年 – 發表Hi-8攝影機
1992年11月 – 發表MD(Mini Disc)音樂技術
1994年12月 – 發表PlayStation次世代遊戲機
1996年12月 – 發表首款數碼相機-CyberShot DSC-F1
1997年7月 – 發表新世代電腦-VAIO影音整合系統
1997年7月 – 發表WEGA全平面電視
1999年 – 發表AIBO機器狗技術
1999年 – 發表Memory Stick 記憶卡
2000年3月 – 發表PlayStation 2次世代遊戲機
2002年2月 – 發表新一代DVD光盤存儲格式藍光光盤標準
2003年6月 – 發表QUALIA高階品牌系列
2003年12月 – 發表QRIO機器人技術
2004年12月 – 發表採用UMD儲存媒體的PlayStation Portable次世代掌上型遊戲機
2005年1月 – 聯合IBM、東芝(TOSHIBA)共同發表時脈4GHz起跳的Cell-微處理器
2005年5月16日 – 美國E3展發表搭載Cell處理器的PlayStation 3次世代遊戲機
2005年7月19日 - 發表與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達)合作,加入數碼單反相機市場,以因應消費型數碼相機的飽和
2005年8月25日 – 聯合IBM、東芝(TOSHIBA)公開Cell-微處理器詳細製程
2005年9月13日 - 9月開始陸續在全球發表BRAVIA新一代液晶電視
2005年9月30日 - 聯合SanDisk發表Memory Stick Micro (M2)記憶卡
2006年2月21日 - 發表全球最小支援高畫質1080i HDV-HC3
2006年4月10日 - 再度聯合與韓國三星電子合作投産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廠
2006年4月20日 - 全新發表數碼單反相機品牌 α (alpha)
2006年11月 – 搭載Cell處理器與次世代Blu-ray藍光技術的PlayStation 3正式在日本、美國、台灣、香港上市
2006年11月2日 - 與韓國三星電子合作投産的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廠正式動工,預計在2007年秋季正式投入産能
2006年11月11日 – PlayStation 3次世代遊戲機正式在日本上市,十萬台主機瞬間銷售一空。
2006年 - 與瑞典愛立信宣佈將擴大合作,除了持續原先的手機設計和製造業務,雙方將聯手開發行動與寬帶電視應用的軟體。
SONY國際發展
1945年10月 – 井深大在東京 日本橋地區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初期員工7人
1946年5月 – 盛田昭夫加入,公司改組為東京通信工業公司,資本額19萬日幣
1947年2月 – 遷移至現址品川區禦殿山
1955年8月 – 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58年1月 – 因應國際化腳步,公司名稱更名為索尼
1959年– 大賀典雄正式加入索尼
1960年2月 – 成立美國分公司
1960年12月 – 成立瑞士分公司
1960年 – 出井伸之加入索尼
1961年 盛田昭夫成立Sony Design Center,由年輕的大賀典雄主持
1961年6月 – 在美國發行ADR
1962年12月 – 成立香港分公司
1966年 – 荷蘭Phillips簽署免費交叉授權協議
1966年 – 成立Sony Plaza生活商店
1968年3月 – 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合資成立CBS/Sony音樂公司
1968年5月 – 成立英國分公司
1969年 – 安藤國威加入SONY
1970年6月 – 成立德國分公司
1970年9月 – 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73年2月 – 成立法國分公司
1975年5月 - 全面發展Betamax
1979年8月 – 與美國保誠人壽保險公司合資各50%成立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Co. Ltd
1982年 – 主導CCD技術開發者-岩間和夫逝世
1986年11月 – 于德國成立Sony Euro 歐洲區總部
1988年1月 – 並購美國CBS唱片部門,CBS / SONY更名為Sony Music
1988年1月 – 發佈與任天堂合作,開發共同開發SFC|超級任天堂 用 CD 主機。
1988年12月 – 放棄Betamax錄像帶規格加入了VHS規格結束了長達14年的錄像帶規格戰
1989年11月 – 並購美國哥倫比亞三星製片電影公司,進軍好萊鎢市場
1991年4月 – 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成100%控股,更名Sony Life Insurance(生命保險)
1992年 5月 – 與任天堂合作破局
1993年11月 – 成立SCE-新力電腦娛樂進軍家庭娛樂遊戲市場
1995年4月 – 發佈由大賀典雄指定出井伸之接任社長
1995年5月 – 發佈
1995年11月 – 成立SCN-索尼通訊網絡進軍因特網內容服務市場
1996年10月 – 成立中國分公司
1997年3月 – 霍華德 斯金格加入SONY
1997年12月 – 創辦人井深大逝世,享年89歲
1998年 – 發佈全球形象口號
1999年10月 – 創辦人盛田昭夫逝世,享年78歲
2000年4月 – 發佈財報,集團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創立以來達到最高峰
2000年6月 – 出井伸之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安藤國威接任社長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Bank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EMCS Corporation(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 Service)
2001年10月 – 與瑞典索尼愛立信行動通訊公司
2001年11月 – 大賀典雄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會場中,突發性腦溢血倒在指揮臺上
2002年10月 – 並購愛華,成為旗下品牌之一
2002年11月 – 提出“無所不在的價值網絡”為消費者建立Sony about you觀點
2003年4月 – 財報發佈季損10億美元鉅額虧損,引發Sony Shock(索尼震撼),股價2天重挫25%,日本股市受到波及
2003年12月 – 發佈“Transformation 60”(TR60、轉型60)改革計劃
2003年12月 – 發佈QRIO機器人為SONY親善大使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損保保險業務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Financial Holdings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銀行、保險、人壽,三大金融業務
2004年4月 – 與韓國三星電子共同合資成立S-LCD Corporation
2004年5月 – 成立Sony Connect在線音樂服務
2004年8月 – 旗下Sony Music(索尼唱片)與全球第5大唱片公司BMG Music(博德曼唱片)合併,成立新力博德曼
2004年12月 – 旗下索尼影視娛樂並購米高梅電影公司,躍身全球第一大電影公司
2004年12月 – 發佈與韓國三星電子達成授權技術共同分享協議
2005年3月 – 發佈經營權重大變革,創立59年以來,首位外籍霍華德?斯金格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中缽良治接任社長
2005年4月 – 發佈以美金3億500萬美元,贊助FIFA國際足球聯盟
2005年6月22日 – 霍華德 斯金格正式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
2005年8月23日 - 前總裁安藤國威獲頒台灣行政院的二等功勳勳章,表揚他在總裁任內對台灣的友好與經濟貢獻
2005年9月22日 - 發佈代號“日本計劃”(Project Nippon)的改革計劃
2006年1月1日 - 贊助台灣台北101大樓跨年倒數活動,
登上全球最高大樓創舉
2006年1月7日 -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CES)發佈以發展四大娛樂領域業務重點的<娛樂未來>(Entertaining the Future)計劃
2006年1月19日 - 發佈自2006年4月1日起全面接管Konica Minolta影像事業部門
SONY在東亞地區的發展
責編: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