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賽結束,本賽季CBA聯賽徹底陷入瘋狂。
從俱樂部高投入,到高水平的外援,再到火爆的球市,這有可能是CBA職業化14年以來的最高峰。這也將是CBA最後的瘋狂,隨著信蘭成掌舵中國籃協,CBA聯賽可能恢復為“舉國體制”。但這些都不能阻擋本賽季CBA聯賽的巨大成功之處,這也是CBA歷史上最接近NBA的一次,至少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CBA比NBA不差錢。
專題撰稿 記者 張華
燒錢競賽 2000萬投入是底線
CBA本賽季開打之初,正是美國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之際,然而隨著外援政策的放開,CBA各老闆的投資卻是節節攀升,“燒錢競賽”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投入少的自然取不了好成績,而投入多的則不見得都笑到了最後,這再次説明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則是萬萬不能的”硬道理。
投入多,産出多,可謂是8支季後賽球隊的共同特點,本賽季最大的黑馬陜西隊則是最為成功的範例。上賽季,這支球隊只位列倒數第二;但是本賽季,在得到3000萬元的鉅額投資後,請來新帥吳慶龍,引入強援李 本森,最終,陜西隊搖身一變成了三強之後的“第四股勢力”,早早鎖定季後賽資格。
此外,逆流而上的還有山西隊,不過最“不差錢”的煤老闆是投資失敗的一個範例。上賽季積分墊底的山西隊在賽季初形勢喜人,隨後卻冒險引進了“CBA最大牌外援”的威爾斯,重新改組了之前發揮穩定的外援組合,威爾斯更演出了“甩手不幹”的鬧劇,讓山西隊的期望打了水漂。據稱,威爾斯“甩手不幹”的原因在於:山西隊並不願意與其簽下保障性合同?與山西隊一樣,北京首鋼與浙江萬馬都是“投入多、産出少”的失意者,特別是浙江萬馬用4萬多美元的月薪簽下了斯奈德,但無奈另一名外援傷退,只能早早無緣季後賽。
現在的CBA,拼的就是一個“錢”,想“花小錢辦大事”的好事,那就看看上海隊與雲南隊的墊底處境吧。據稱,上海隊東家西洋集團老總最近説了一句大實話:“一年養活一支球隊動輒就要2000萬元左右,再加上現在各隊之間盲目攀比,投資越來越大,這是背離市場規律的。”不比燒錢是理智的,卻意味著要背離成績。那家連薪水都差點發不出的雲南隊倒是不怕燒錢,只不過紙包不住火,最終把自己燒了。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