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一舟:“被”亦是一個生動的“洗具”

 

CCTV.com  2010年02月22日 08: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9年生發出大量“被”結構的流行語,如“被捐款”、“被漲薪”、“被幸福”、“被艾滋”……幾乎每一個“被”字的流行,都讓我們對一起起關乎公共訴求的公共事件記憶深刻。在對傳統語言規則的顛覆背後,寄予的是人們對社會公平和公共道德的渴望和訴求。

  事實上,“被”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兒,而只是如今依託于信息傳播方便快捷的互聯網平臺,借力於公民責任感和權利需求的升級,被推到了公共關注的前臺。一有“風吹草動”,旋即引起萬眾矚目,這是“被”流行的一個關鍵因素。不是我們現在“被”得多了,而是我們越來越對“被”充滿了伸張的慾望。而與此同時,“被”的流行不僅是對民生訴求的伸張,還是一種對公權力的監督性拷問——從害怕監督、如臨大敵,到歡迎監督、強化監督,這樣的嬗變,正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理念的漸入人心和保障群眾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時代要求。

  “被”的流行,恰恰是公民社會成長的重要表徵。它反襯出,公權力高高在上、灌輸式“教化”民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任何冷冰冰的權力傲慢都會讓公眾不待見—與之相比,公眾更願意在更充分的監督、參與和博弈中化解分歧取得共識,謀取個體權利和公共權利的雙贏。這是價值觀的涅 ,也是社會的巨大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説,“被”字不只是一個生硬的“杯具”(悲劇),亦是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洗具”(喜劇)。

 

責編:任釗奇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