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鄭州晚報:“遏制”高房價面臨的挑戰

 

CCTV.com  2009年12月16日 09: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鄭州晚報  

  12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完善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專家認為,與以往相比,本次會議明確提出的是“遏制”,力度明顯重於“抑制”,更狠于“穩定”。(12月15日《鄭州晚報》)

  高房價不會輕易“低下頭”

  筆者以為,中央政府從宏觀方向上調控把握,前提意義固然不言而喻,但是,宏觀調控能否按預定設想奏效,還有著很大變數。因此,通過具體的政策之手,讓效果不偏離調控的預期,恐怕將是更重要的任務。就可以預見的綜合影響,筆者以為從“抑制”到“遏制”的戰略調整,真正體現到房價上,還會遇到以下挑戰。

  挑戰一,滯後效應。已被批准的項目該建還是要建,而現有樓盤尤其是高檔樓盤,在調整政策的烘托之下,反會成為稀缺品,價格極有可能不降反升。

  挑戰二,遏制房價的考核目標被邊緣化。擠乾房地産市場泡沫,把虛高的房價通過調控政策壓下來,政府本該義不容辭。但是,此項工作因為參照點、參照物的相對模糊,因此無論是從絕對數,還是從相對數來説,考核目標均不易確定。

  挑戰三,“經營”內趨與民生分量不易擺正。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讓中只要有利可圖,民生住房的土地供應量及“地段含金量”就不易保證。

  挑戰四,分配投入越來越大。在今後較長時間內,政策房都會成為稀缺商品。從現在防不勝防的資格造假、木馬控制搖號等難題來看,分配環節的公共投入也會越來越大。這對於政府的公益積極性會産生一定的負激勵作用。

  綜上所述,由於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平衡具有較強的慣性,打破這種平衡殊為不易,所以房價的下跌,未必如想象的那麼容易。馬龍生

  副部級買不起房的現實尷尬

  中國的房價到底有沒有泡沫存在,未來一年房價到底會不會降?這些問題我們幾乎無法找到答案,但在12月13日的央視《面對面》節目中,我們首次聽到這樣一個清晰的聲音: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明確指出,中國的房地産存在泡沫,造成泡沫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炒地和社會資金炒房,而且地方政府和某些專家希望泡沫存在,這樣他們才有錢花。他們甚至還不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觀點。

  副部級高官説了真話,點了權力炒房和吹大泡沫的死穴又能如何?現代中國,缺的可不是廣廈千萬間,而是價高買房難。如果説當年杜甫還有面對茅屋而夢想廣廈的願景,現代人只有望樓興嘆的無奈。相比杜甫時代廣廈奇缺的缺憾,現代人面對的卻是房源充裕但無權居住的困擾。

  賀鏗的話並不在於解決問題,而在於揭示真相,提升民意。如他所言:“肯定有人罵(自己),但是我相信十三億當中有十二億半是擁護的。”這就足夠了,如果13億國人中有12.5億人和賀鏗觀點一致,宏觀意義上的房市調整就是必然,就是公共正義。國務院14日出臺的“國四條”,已經凸顯調控房市的政策走向。張敬偉

  別讓“幸福感”淹沒在“自我擔保”中

  雖然住房消費也是消費,也可以帶來民生的改善、經濟的增長,但是這種消費是以削減和抑制國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為代價的。

  前不久,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撰文指出:我們無法依靠沒有“幸福感”的消費增長。要想使國民消費的“幸福感”不再被住房、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自我擔保”所淹沒,政府就必須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減輕國民在這些方面的經濟負擔,消除國民消費的種種後顧之憂,使我國消費結構趨於合理。黃梔梓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