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徐鋒:反腐要警惕後周久耕效應

 

CCTV.com  2009年10月12日 09: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徐鋒

  對很多人而言,周久耕只能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冒失鬼、倒楣蛋。周九耕的“因言獲罪”也好,其他貪官的“因情獲罪”、“因盜獲罪”也罷,都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有的反腐機制。

  抽“九五至尊”的周久耕,到底沒能在自己的房地産王國裏“耕耘”太久,他被判了11年徒刑。

  又一個貪官鋃鐺入獄,這本應是大快人心之事。只是,回顧前因後果,又有些讓人高興不起來——畢竟,周局長的原形畢露,太過“傳奇”,太過偶然。

  想當初,周局長一句“查處降價的房産商”狠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可惜引來惡評如潮。本報也在第一時間發表社評強烈質疑。質疑歸質疑,仍是就事論事,並未料到其“不當言論”背後,還隱藏著巨大“冰山”。還是咱網民有力量,三下五除二,把一個富得流油、闊得令人咋舌的貪官形象暴露得淋漓盡致無處遁形。

  但是,周久耕的落馬,稱得上名副其實的反腐戰果嗎?恐怕未必。能對其他貪官形成震懾作用否?似乎難説。不僅如此,我們甚至更擔心一種後果:官場上從此多了一個“後周久耕效應”——更多的潛在貪官們深刻借鑒周久耕的慘痛教訓,舉一反三,總結出N條經驗。A,任何情況下,切莫説過頭話、暴露真實心理,尤戒對公眾掏心窩子;B,公開場合亮相前一定要脫去名錶、藏起名煙,煙癮實在難忍,就讓手下呈上“裸煙”……

  於是乎,對很多人而言,周久耕只能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冒失鬼、倒楣蛋,不僅算不上什麼警鐘,反而只能淪為一個官場笑料。甚至於,周久耕可能搖身一變,用自己的11年囹圄打造了一本反面教材,警示更多的隱形貪官們做官要低調、含蓄,如此自可逃避群眾雪亮的眼睛、悠然遨遊于腐敗的深潭。如果,揪出一個周久耕,斷了一條反腐路,豈非得不償失!

  常聞,多行不義必自斃,貪官翻船是一種必然。此言理論上不假,但很不幸,周久耕及其“親密戰友們”的傳奇式翻船,在現實中卻往往純屬偶然中的偶然——除了網友“人肉”搜索出來的,還有小偷偷出來的、親人反目供出來的、“班子”內鬥出來的、“二奶”上電視抖出來的……難怪他們自嘆是“陰溝裏翻了船”。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這麼多“意外”或“後院起火”,這些貪官中的不少人仍將安握權柄。我們也確實看到,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意外”發生前,已“潛伏”多年,甚至得到諸多榮譽和好評。

  周久耕的“因言獲罪”也好,其他貪官的“因情獲罪”、“因鬥獲罪”、“因盜獲罪”也罷,都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有的反腐機制——在一些時候,這套機制過於寬鬆粗放,成為牛欄關貓;在一些場合,這套機製成為橡皮泥和“變形金剛”,解釋權歸於個別領導;在一些地方,這套機制被供于廟堂卻形同虛設,列位貪官棄之不用心照不宣……網絡反腐、民間反腐、“另類反腐”力量的“崛起”當然不是壞事,但它們無疑不應成為一個龐大官僚體系“自潔”的常規武器,常態化、常規化、機制化的反腐手段不僅不應因此而弱化,更應適應新形勢、結合新的反腐力量,強化自己的主渠道角色。

  希望有一天,“他運氣太差”、“他太倒楣”這類“貪貪相惜”的論調,不再成為某個貪官“意外”落馬後其同僚的嗟嘆。“有貪必究、伸手必捉”,應該成為一種主流的“官念”與是非觀。

責編:王華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