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耀琪:從地鐵故障想到顧客關係管理

 

CCTV.com  2009年07月30日 10: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羊城晚報  

  廣州地鐵四號線這兩天相繼出現了故障,延誤多時,讓市民頗為緊張。怎麼現在連最先進的四號線也犯病呢?經地鐵公司解釋,原來是為了實現和五號線接駁,要對信號系統全部升級調試,磨合難免出問題。實際上,和其他線路相比,四號線也是條記錄良好的線路,還被美名成城市名片,不過公眾顧慮還是折射出地鐵在顧客關係管理方面的深層缺失。

  首先地鐵獨此一家無須競爭,它不像公交企業那樣有被顧客選擇和拋棄的壓力。地鐵的良好服務主要源於自律管理和上級監督,而不靠生存憂患意識。從線路的設計、建設到車輛的選擇和運營,都是按政府的規劃和審批進行。只要地鐵總體設計按國家標準去做,建成的地鐵就是規範合理的,只要把運輸任務做好,就是一家良好的公交企業。如果領導者再有所創新,這樣的地鐵就會更加生色。

  這樣一种先政府後公眾、自上而下的經營模式,只能造出標準地鐵而不是超越公眾期待的地鐵。乘客就是消費者,每天200多萬人次,有著日新月異的需求,如何及時響應乘客心態,改善産品和服務流程,提升乘客滿意度,這才是地鐵作為企業該做的。比如客流超出預測水平,唯有增加人力維持秩序,但是像站臺面積太小、電梯數量不夠、指引系統落後等硬體就沒有改善餘地,甚至連列車編組增加都要姍姍來遲。這種困局的形成,對企業都是致命的。很大原因就是前期設計,是跟著政府規劃跑,缺乏以乘客真實需求為導向,沒有去考慮人群分佈特點,研究各類乘客行走、認路、乘坐的規律,甚至連廁所、公交接駁都是空白。同時,還缺少長期市場調研,及時更新乘客集體訴求。這條線暴露的共性問題,依然會在下一條線中重現,甚至代代相傳。從這些方面來看,地鐵作為一家企業,受限于政策,和真實競爭狀態的企業相比,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還是不高的。

  為了按政府規定在限期之內開通線路,地鐵企業只能去冒險,三號線沒有調試完就開通了,乘客抱著享受地鐵的願望而來,結果不但擁擠還屢屢遭遇信號故障。如今輪到四號線也發生類似情況。隨著線路越建越多,地鐵與公眾的關係管理,也顯得越來越緊迫。比如工程事故、列車故障、乘客意外、充值問題、導向問題、扶梯不足,甚至擁擠帶來的滿意度降低,都在降低顧客對地鐵公司的印象。至於什麼群體搭地鐵,搭乘規律如何,票價承受能力如何,乘客滿意度多少,作為企業,這些市場數據都應該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可惜在過去和未來很長的時期,地鐵企業首要任務還是快建、多建。

  顧客關係的持續改進,應該成為一個企業生命全過程的核心內容,即使是獨家經營的地鐵也不能例外。它不止于站務員的微笑、車廂的潔凈、燈光的明亮,也不只在於每次故障都要道歉,而在於對顧客關係全面重新思考和管理。只有真正把企業放回到競爭環境中,全面重構與公眾的關係和制度,我們的地鐵才能回到顧客原點,重新出發再次領先。

責編:唐樣樣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