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易中天:我是學術界的土匪加流寇

 

CCTV.com  2009年07月22日 19:3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北京青年報  

  做客《楊瀾訪談》回應各方批評———

  大概誰也不會想到,易中天會靠在央視“品三國”而紅得發紫。但在被“易迷”們狂熱追捧的同時,他也受到學界和傳媒的指責,認為他“評書式”的歷史講座,簡直就是“滿嘴跑火車”,對此易中天自己卻另有解釋,在近日做客《楊瀾訪談》時,他表示,“我幹的活有點像探路的,或者叫掃地雷的,而且隨時準備犧牲”。

 

■匪有山頭,寇有山口,我既沒有山頭也沒有山口

  學者易中天既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上過大學,由於這段與眾不同的治學之路,易中天戲稱自己是:“學術界的土匪,土匪加流寇!匪有山頭,寇有山口,我既沒有山頭也沒有山口。”

  1965年,在“上山下鄉”大潮的裹脅下,18歲的易中天參加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一呆就是10年。“在惡劣的環境中,善和惡都被放大和突現出來,從那時我開始關注人性和國民性問題,後來我覺得這是我以後應該從事的職業。”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學歷考上武漢大學讀研究生。“那個時候的文風還是‘文革’文風,實在沒有任何閱讀的快感,後來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出來了,那種散文的、美文學的、充滿智慧的、流暢的、行雲流水般的表述,讓人耳目一新,當時給我的觸動就是———原來學問還可以這樣做。之後,我又讀了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這兩本書後來成為易中天另類講座的誘因之一。

  ■電視放大了學問也放大了爭議本身,讓人感覺不安全

  盡可能把歷史人物還原為活生生的人,成為易中天與其他學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別人是把歷史放在一個解剖臺上,一刀一刀劃開來給大家看,而我想的是,把它從冰箱取出來後能迅速化凍還能活起來。”

  強勢媒體的介入不但放大了爭議本身,而且讓易中天産生了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你再矚目、再有名,在媒體面前,你也是一個弱者。在惡炒成風的文化氛圍內我不得不學會保護自己。所以我現在有幾個原則,一般不接受媒體採訪。如果採訪的話,一定要在公眾場合,有很多證人的情況下我才説。”

  至於講座本身引發的爭議,易中天舉了一個例子,“上次有一個記者問我,説你的觀眾大都沒有讀過《三國志》,他們這樣盲目地崇拜你,就會認為你講的就是正史和真理,你將如何對此負責?我的回答是,既然是盲目,那有誰能夠負責呢。因為剛好那位記者是位女孩子,我就説今天有位小夥子盲目地愛上了你,也該你負責嗎?”

  “暴露在公共媒體下,你做什麼肯定都是要被人説的,所以我是想通了一個問題,就是人生的道路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還有一個是走別人的路那就讓自己説了,“易中天説,“我決定是不讓自己説。”

責編:王華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