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龍:改革後油價依然跟漲不跟跌

 

CCTV.com  2009年07月05日 09: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如果説打破兩大石油巨頭的壟斷目前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那麼至少應該在油價構成成本上做到透明,讓公眾對油價的調整不再“蒙查查”。

    6月30日,我們迎來了今年幅度最大的一次油價上調,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每噸分別上漲600元。這是今年以來國內油價第三次上調,也是6月份一個月之內的第二次上調,漲價幅度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國內油價剛剛上調後,國際油價就開始下跌,繼7月1日繼續下跌後,國際油價2日更是大幅下挫,跌破67美元。不過,説起來我們還真得感謝國際油價的下跌,否則倘若國際油價再進一步上漲,那麼有關部門極有可能面臨成品油價調與不調的難題。現在好了,國際油價短期的下跌,很可能會暫時化解這個難題。

    此次漲價既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又讓人感到有點不可思議:根據測算,如果除去國內成品油價格中1元左右的燃油稅,調價後的汽柴油零售價其實已經相當於去年國際油價每桶140美元時候的水平。而現在國際油價僅僅徘徊在70美元左右,國內油價就已經回到歷史高點,這似乎印證了一個困擾公眾很久的關鍵詞——跟漲不跟跌。

    不妨來看看最近四次的油價調整。自今年1月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以來,1月15日油價降了0.12元,但在2月國際油價持續低位的時候,國內油價不見反應。在3月國際油價大幅反彈之時,3月25日國內油價漲了0.35元、6月1日漲了0.33元,6月30日漲了0.48元。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次是略微下調之外,其餘均為價格上調,而且降價的幅度只有0.12元,漲價的幅度超過了1元。漲價的次數、頻率和幅度明顯大大超過了跌價。

    這難免不讓公眾疑惑,既然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要體現油價與國際接軌,可為什麼之前跌到35美元的時候不及時降油價,在國際油價漲的時候卻“及時”地追漲。

    今年5月《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出臺後,大家本來寄希望其能使油價更透明,但從這次各方反應看,新的機制並沒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説打破兩大石油巨頭的壟斷,目前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那麼至少應該在油價構成成本上做到透明,讓公眾對油價的調整心知肚明。具體來説,要讓公眾知道,在油價結構中,原油的成本、煉油企業的加工成本、運輸的成本和國家徵收的各種稅費這四個環節,各佔多大的比例;每一次油價的調整,調的到底是哪個環節。一個公開、透明的價格機制,可以給公眾一個非常明確的預期,也就會慢慢地淡看油價的漲跌。

    油價上漲的影響非同尋常,從行業來説,無疑有利於增加石油企業的盈利。然而,漲油價同時也使得消費支出和企業成本支出增加,這對擴內需保增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長期來看對經濟恢復也極為不利。然而可怕的是,中石化諮詢公司首席專家周若洪在接受採訪時還表示,油價調整尚未到位,原油煉製企業仍面臨生産經營壓力。這種赤裸裸的壟斷宣言,體現的正是油價追漲不追跌的壟斷心態。

責編:唐樣樣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