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樓倒塌了,以之為鑒,對於整個社會而言,職業責任、安全意識和道德良知當永遠立起來。
前不久,廣西梧州一棟9層舊樓連拆三次依然不倒,獲贈綽號“樓堅強”。誰曾想,“樓堅強”剛剛走紅,“樓脆弱”卻又登場。27日,上海市閔行區一在建13層樓盤不可思議地連根拔起,整體倒塌。不幸中的萬幸是,該樓盤尚未交樓、入住。試想,如果業主已經入住,如果整樓的人正在酣甜入睡,這一次突然的倒塌帶來的家毀人亡將是怎樣的一場悲劇!
倒塌原因,莫衷一是,有地質影響説,也有質量問題論。暫且不去追問深層原因,單單施工方對安全隱患的漠視,就足以讓人震驚不已。就在樓房倒塌前一天中午,該樓盤附近的淀浦河河道南側約83米的防汛墻嚴重損毀,而防汛墻坍塌引起的地表應力改變,與樓房倒塌之間的關係不容忽視。還有,倒塌的樓房前面正開挖一個大型地下車庫,施工人員就認為,倒塌的樓房附近可能有暗,以致造成地下泥土流失,影響樓房地基發生變化。
作為一家房地産開發公司,理應具備從地質勘探、數據採集到施工設計、安全管理、應急方案、險情排除等一系列技術準備和制度保障,包括應對地質因素對施工和樓房安全的影響。可前一天中午,附近的河道防汛墻嚴重損毀,河床被抬起至約5米寬,施工單位焉能不察?竟然不進行技術論證和有效防範。再者,施工方應該清楚,在建好的樓房之間開挖土方會影響樓房安全,可為何還麻痹大意,不顧施工行為對周邊環境的改變,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
另外,記者現場察看發現的地基樁體橫切面上的蜂窩狀空縫、地基樁體有些空心、有些橫截面上的細孔,還有網友對斷裂管樁中鋼筋的質疑……雖然事故的確切原因有待徹查,但目前披露的這些細節所折射的施工紕漏、安全意識缺乏和制度短板,不禁讓人浮想良多——我們現住的或者將來要住的房子,牢固可靠嗎?對眾多在建、已建乃至已入住的樓房,如何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體檢”,以及早排除隱患?
一棟樓的倒塌應該足以警示我們,並引起我們的最深切的關注,身邊那些將要建的、在建的和已經建好的樓房,是否安全,又如何保證其安全?由此延伸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領域,還有多少我們忽視的、或許某天就會突然降臨的安全隱患?
偶然之中,亦有必然。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從這些“偶然”和“突然”事件中,尋找那些“必然”因素,從而堵住每一個漏洞,確保時時刻刻的安全。就拿上海這次塌樓事件來説,就應該從規劃、施工許可、招投標、資質管理、工程監理等環節逐一審查,查找漏洞,通過嚴密的制度設計和縝密的監督機制,確保每個環節有條不紊。昨日,上海市建築業管理辦公室就發出通知,從即日起對全市各在建工程項目進行安全普查。“亡羊補牢,尤為未晚”,以“樓脆弱”為警示,深入關切每一項安全,應是當務之急。
一棟樓倒塌了,以之為鑒,對於整個社會而言,職業責任、安全意識和道德良知當永遠立起來。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樓脆弱”的倒塌不啻為一記警鐘。
責編:張托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