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致富經 >

[致富經]榜樣20強(8)億萬財富出自一根扁擔(2010.10.20)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0日 2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CCTV首屆三農致富榜樣推介活動

>>>進入《致富經》官網

>>>更多精彩致富案例

    重慶市長壽區天臺村,四面都是大山,一年也見不到幾個人出入。20多年前,一個讓村子裏所有人都不看好毛頭小子,隻身帶著一根扁擔離開了這裡。

    重慶市長壽區葛蘭鎮天臺村村民楊三:走的時候,就是一擔籮篼,一個籮篼,一根扁擔。

    重慶市長壽區葛蘭鎮天臺村村民程治中:拿個棒棒,到城裏挑個擔擔,做點小生意。找點錢吃點飯,絕對沒有好大個出息的,我就是這樣認為。

    重慶市長壽區葛蘭鎮天臺村村民黃正華:就覺得這個娃兒又不説話,憨癡憨癡的,沒有什麼啊,就覺得你這個人長大了就不咋樣。

    誰也沒想到,20多年後,他居然用這根扁擔挑起了一年4個多億的銷售額。他就是鄧洪九,靠著一根扁擔白手起家,最終擁有了億萬資産的傳奇人物。他手裏究竟有一根什麼樣的神奇扁擔,他又是怎樣靠著這根扁擔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呢?

    鄧洪九5歲的時候不幸失去了父親,全家依靠著母親種植紅薯勉強維持生活。17歲的那一年,他從母親的手裏接過了跟隨了她多年的扁擔,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離開家鄉,來到了100公里以外的重慶市區。

    鄧洪九:我也不知道路在哪,最起碼你到城市裏面來,生活總要自己養活自己,你首先要賺錢把自己養活,你説其他那些大的或者想的,那些臆想的東西,跟現實有很大的差距。

    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鄧洪九隻能在朝天門碼頭落腳,靠著手裏的這根扁擔替別人裝卸貨物。沒過多久扁擔就磨破了雙肩,可即使這樣,每天微薄的收入也只是僅僅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直到一個月後,鄧洪九漸漸熟悉了碼頭的環境,他發現在碼頭上除了他們這些裝卸貨的棒棒軍外,還聚集著不少擔著擔子賣水果的小販,同樣手裏是一根扁擔,用法不同,結果也就大不相同,人家一天下來,賺的要比自己多上好幾倍。鄧洪九看在眼裏動了心,可是自己又拿不出一擔水果的本錢,於是找到了同鄉,一起湊錢,合夥來做。

    鄧洪九的同鄉劉福中:我最記得的就是,最愉快的就是,我們兩個人最想的就是,每天把水果賣掉以後,就是今天賣的好,早上賣完了以後,就是一人吃二兩麻辣面。就感到心裏舒服了,曾經誰賣得多,我們兩個人還搞了一個東西,比如今天他賣得好,他可以吃3兩,我賣得差一點就吃二兩。

    鄧洪九:其實説難聽點講,二兩面肯定吃不飽。三兩面也不怎麼樣,就是吃了剛好。那是我們為了給自己加壓,那激勵你明天賣得好一點。

    鄧洪九就是用這種辦法不斷激勵著自己,一個月後,他終於攢夠了一擔水果的本錢,獨立一個人挑著擔子開始了沿街叫賣。沒過多久,他就發現碼頭的遊客大多停留短暫。等遊客來了買多少再稱多少的方法,費時費力。於是,他打破了一根扁擔一桿秤的傳統做法,想出了一個新點子。

    當初挑擔擔夥伴張中偉:我們呢,腦筋可能要遲了一點,就説,來嘛,八角錢一斤,五角錢一斤,他直接賣袋,賣袋的原因就是,一塊八一袋,一袋只有兩斤多,三斤多,實際上他還是賣了這麼多錢。

    錢沒少賣,銷售速度卻提高了一倍。因為鄧洪九總是能不斷的想出新點子,而且還帶著大家一起賺錢,所以碼頭上的小夥伴對他都非常崇拜。無論年齡大小,都喜歡稱他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