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鄉村大世界 >

[鄉村大世界]小畢看鄉村:如意如東

發佈時間:2014年06月27日 15:3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鄉村大世界》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鄉村大世界官網

>>>>>更多三農資訊

 

  三萬年前,古長江從這裡奔騰入海;盛世唐朝,遣唐使從這裡虔誠登岸。水湄海角在這裡轉承第一縷朝陽,滄海桑田在這裡幻化為漁歌淺唱。這裡,是吳楚福壽之地,江東古鎮超越千載,扶海而長。這裡,是南黃海水墨天堂,正如日東升,雲蔚霞唱……

  辟我草萊

  今天的如東人更喜歡將“如東”拆解成 “如意東方”,這是種很中國式的解讀。誠如其意,地處長江下游與南黃海之間的江蘇省如東縣,確似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其108公里的海岸線和1872平方公里的沃野平疇內,水墨畫似的地點綴著一個個已走過千年風霜的市井小鎮。

  如東,古稱“扶海州”。可是,有誰想到,數千年前,這裡還是茫茫滄海。斗轉星移,滄海終成桑田。據清《揚州府志》載:“秦漢時,州(泰州)東百里有長洲澤,又東有扶海洲。” 如果説,古扶海洲浮出水面、唐廖角咀的形成、古橫江的消逝是大自然的造化,那麼如東的東部、北部沿海陸地的形成則是天道酬勤的結果。這是因為沿海灘塗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不斷淤漲,人們因勢利導這大自然的恩賜,修築了一道又一道海堤,匡圍出一片又一片土地,使范公堤外幾百平方公里的灘塗,陸續成為如東的新陸,大大擴充了如東的疆域。

  當地流傳三兄弟辟我草萊的民間故事。故事雖是傳説,但開疆擴土的如東精神,卻是勵志的好範本。相傳在三千年前,扶海洲浮出了海面,洲上荒無人煙。此後,扶海洲上登上了三戶人家,都是為躲避戰亂災禍而來。他們一起對著大海叩拜,結為滄海義兄,以海求生。寒冬臘月,風雨雪天,狩獵下海沒有收穫。小孩餓得嗷嗷叫,大人餓得嘴巴翹。三兄弟一起商量開荒種地。他們開墾了更多的土地,種了更多的麥子。慢慢地,甕裏有了余糧、碗中有了海鮮野味。子孫們繼承了三兄弟的開闢精神,把扶海洲的家園越做越大。為了紀念先祖,後人在蟲賓山東面建了一座面東向海的土地廟,供奉了三位赤腳、赤膊、腰圍草衣的先祖神像。更有文人墨客為廟門題寫了一匾,上書“辟我草萊”。從此,三兄弟拓荒興業的故事廣為傳頌。

  跟隨趕海人的腳步,也會找到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地漁人行腳的這條大堤,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主持修築的捍海長堰“范公堤”。這條蜿蜒數百公里的大堤,今天是重要的海防通道,同時還有另一個名稱:蘇中綠色氧吧長廊。如果算上啟東和東臺,這條“蘇中綠色氧吧長廊”兩邊,總有數十萬畝的林海,各種野生動物出沒其中。而那些萬年的灘塗濕地和千年的市井古鎮,則沿古范公堤展開,分別彰顯著自然的雄渾博大和人文的美麗積澱。

  栟茶古鎮

  江風海韻的熏陶,孕育出了別具風姿的如東文化。其代表,除掘港外,還有豐利和栟茶。豐利的文園、綠凈園是前清全國36座名園之一,海內名流鄭板橋、袁枚、洪亮吉等都曾留跡於此,不少兩園文物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院的重要藏品。發端于豐利的民舞《跳馬伕》,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由這兩句詩引發的栟茶 “一柱樓”詩案,是清初四大文字獄之一,曾震動全國朝野。文園和“一柱樓”,今遺跡尚存。

  這是一個與樹有關的故事。相傳,黃海之濱有兩棵樹,一棵是栟樹,也就是棕櫚;另一棵是茶樹。高大的栟樹挺拔俊秀,茂盛的茶樹冠大如蓋,兩棵樹就是一道風景,兩棵樹代表的是一座家園。很久以前,生活在在這裡的人們或設灶煮鹽,或下海捕魚,每當暮色降臨,茫茫的海灘上,他們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只要看到栟樹和茶樹,他們就知道,快到家了。於是,他們給自己的家園取了一個名字——栟茶。

  栟茶地處古扶海州西北角,最早成陸于春秋,初建於唐。從唐初官府在栟茶設煎鹽場亭,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清初,栟茶曾有座一柱樓,是當地舉人徐述夔的私人讀書樓。因樓當中立有一塊柱子,各梁分架在這個柱子上,層樓懸空,整座樓就像一把傘,故名“一柱樓”。徐述夔大概沒有想到,他寫的這些詩文,在其身後將成為乾隆年間規模最大的文字獄——一柱樓詩案的禍根。著書立説,承載著歷代文人的榮耀與夢想。徐述夔的兒子徐懷祖也想把父親的詩文刊印出來,告慰亡父。徐述夔的詩作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 、 “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等句,不知當初他寫下這些詩句時,是否真的有反清之意,一個落魄的文人,一個被終身禁考的書生,對朝庭發幾句牢騷似乎也是有可能的,反正後來的結果是“清風”過處,無數人頭落地,無數人遭革職、流放,一柱樓也因此而荒廢。

  因言獲罪,在暗無天日的歲月裏,往往因集權者對民意的恐懼而變本加厲。“一柱樓”慘案是文明之殤,也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痛。

  天下第一鮮

  國清寺,日復一日的晨鐘暮鼓見證了僧人們對修行的堅守。這座在世界佛教界頗有名聲的寺院,現在香火鼎盛。

  比國清寺更早醒來的,是以海鮮經營為特色的如東天一農副産品批發市場。這是江蘇長江以北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隔壁是全國最大的紫菜交易市場。趕小海的人們早在朦朧中從漁村出發,匆匆趕往海灘。他們要趁著潮水剛退,到淺海區撈取品質極為鮮美的小海鮮。

  僧人為來世修行,漁人為今生忙碌。國清寺第一聲晨鐘敲響幾個小時之後,第一輪朝霞開始映出東方的海面,一輪鮮嫩的紅日在海面繚繞的霧氣中冉冉上升。

  淺海小取的趕海人帶著沉甸甸的收穫上岸了。他們有的在離海堤不遠處的小集市,或者不拘哪個路邊,隨便擺開這一汛的漁獲。不需要叫賣,這時候要做的,只是抽口煙而已,會有人專程趕來海邊,只為這剛出水的鮮。

  而更多的漁獲,在三十分鐘之內就到了掘港中心市場。這個蘇中蘇北最大的農貿市場,早已人聲鼎沸,海腥味兒瀰漫。

  地處古長江入海口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如東沿海的淺灘沙質與海水鹹淡度都與別處不同,出産的小海鮮極其鮮美。單淺水貝類,就有文蛤 、西施舌 、泥螺、竹蟶等50多種。大小黃魚、鰳魚、刀魚等比較著名的魚類有100多種。此外還有各色蝦、蟹,以及海蟄、海葵和紫菜、海帶等。

  貝類大多來自淺海小取,各種魚蝦蟹,則需要出海捕撈了。這裡是洋口國家中心漁港,每年伏季過後,會有一個盛大的開漁節,上千艘漁船浩浩蕩蕩,奔赴黃海深水漁場。

  如東綿延久遠而獨特的海鮮飲食文化,吸引了來自長三角各地的遊客們。而“仙緣”、“洋口港”等以本港海鮮製成的各種特色海産品,也已蜚聲海內外。2008年春,經過在中國沿海各地的反復比選,中國烹飪協會最終將“中國海鮮之鄉”稱號授予了江蘇如東。

  “如東人煙之初,即為漁鹽之始”,如東因海而生,傍海而立,當地人也因海而得福。自古以來,如東就流傳兩句民謠:“黃海灘上處處寶,金牛天天出一條”。一代名相文天祥曾在這裡寫下“風起千灣浪,潮生萬頃沙。春紅堆蟹籽,晚白結鹽花”的詩句。

  如意,如東。范仲淹的護佑、文天祥的讚美,如東又豈能不如意呢。

熱詞:

  • 鄉村大世界
  • 小畢看鄉村
  • 江蘇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