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潘日秋:“蝦精”演繹塘間致富“三部曲”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11日 10:4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小寒過後,忙碌了一年的水産養殖戶大多進入冬閒時節,他們在塘頭或對去年的養殖成敗作一番“盤點”,或對新一年的養殖作盤算考慮,而橫欄鎮的潘日秋入冬以來卻忙過閒不休。

  作為行家裏手,已修煉成“蝦精”的潘日秋正謀劃著今年試水高位池養殖,增加放養密度,減少病害,提高産量,為每況愈下的對蝦養殖業走出“寒冬”另辟蹊徑,試探新路。寒冬時節,記者專程走訪了中山市濠運水産實業公司“掌門人”——潘日秋。

  一部曲——學有所成初出茅廬當“話事人”

  潘日秋,湛江吳川人,今年38歲,在水産天地裏摸爬滾了22年,與蝦苗孵化培育及對蝦養殖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蝦精”,在業界小有名氣。

  1990年,初中畢業的潘日秋由於家境窘迫,沒直接讀完高中。他懷揣著學水産一技之長的夢想來到當時在沙朗鎮(今屬西區)的廣東省第三淡水養殖場學習加州鱸、青蛙、羅氏沼蝦孵化技術。當了一年多學徒,深感文化知識不足的他再花了兩年時間“回爐”把高中讀完。

  潘日秋再次來中山創業是1994年,他先到民眾鎮沙仔村大地蝦苗場拜師學習羅氏沼蝦孵化技術。中山是羅氏沼蝦養殖“鼻祖”之地,曾在中山大型正規的蝦苗場“浸”了幾年,學過羅氏沼蝦孵化技術的潘日秋自然十分搶手,新會沙堆蝦苗場聘任他為專職技術員,除了老闆之外,他就是最高的“話事人”。

  “當時苗場有200多個池,養殖人員有二三十人,所幸之前幾年還學了些真本事,要不一個‘後生仔',還真壓不住陣腳。”“有機會主持一個苗場的日常工作,用別人的資金做自己想做的事,為日後自己獨立門戶創業搭就了一個平臺,這是非常難得的機遇和十分關鍵的第一步。”潘日秋不無感慨地説。

  1996年前後幾年羅氏沼蝦養殖在珠三角盛極一時,每萬尾蝦苗賣到700—800元,各大蝦苗場苗商大發其財,業內人士對此記憶猶新。此後,羅氏沼蝦養殖跌宕起伏,經歷波峰浪谷,終於恢復正常,蝦苗起初那種暴利時代再也一去不復返。期間,有人觀望,有人回避,有人退出,而潘日秋卻在逆境與艱難中默默堅守,靜觀其變,靜待時機。

  二部曲——幾番歷練技術員成功轉型淘到“第一桶金”

  有過在幾大蝦苗場獨當一面做過技術員這番歷練和打磨,潘日秋獨立創業便積蓄了足夠的底氣。1999年底,潘日秋以年租金3萬多元價格承包了橫欄鎮指南的一家蝦苗場,邁出了自己做老闆孵苗育苗的第一步。

  該場佔地20畝,有2個車間60個苗池。2000年他繼續孵化培育羅氏沼蝦苗,以供應中山為主,年銷量超2000萬尾。當年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在中山悄然興起,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潘日秋意識到,是賺錢的時候了。別人還在猶豫觀望的時候,他果斷決策:蝦苗場必須瞄準市場實施轉型——孵化羅氏沼蝦苗的同時兼顧培育淡化南美白對蝦苗,年培育蝦苗超300萬尾,主要銷往鬥門白蕉、新會大鰲等地。2000年,他掘到了“第一桶金”,賺了10萬多元。

  令潘日秋始不及料的是,由於沒有簽訂書面租賃合同,正常經營運作僅1年的橫欄指南蝦苗場2001年被競爭同行以更高的租金搶租。在創業路上節外生枝,出了這段小插曲。面對財去場空,他沒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就在當年他收拾心情,重整旗鼓,花了2萬元租了橫欄九頃拱北水閘旁臨近西江,空氣、水質和環境十分優越的一個5畝地擇地建場,創建了中山市濠運水産養殖公司,專營優質南美白對蝦苗——這是他孵苗育苗的第二步。

  前車之鑒,後者之師。這次他和出租方簽訂了詳細的合同,在此經營長達11年之久。他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完善苗場基礎設施,配備運輸車輛,新改建2條生産線,建了31個苗池,水體1000立方米,引進VIP夏威夷一代南美白對蝦苗種,還從湛江引進一、二代優質南美白對蝦苗,由於病害少,成活率高,儘管一代苗賣到160元/萬尾,二代苗賣到90元/萬尾,但珠三角蝦農趨之若鶩,利潤猶如西江之水源源不斷。

  和別人賺到錢而捨不得投入迥然不同的是,潘日秋每年都拿出利潤中的近三成約幾十萬元作為科研開發費用,以確保育苗技術上領先同行,確保蝦苗場長盛不衰,保持市場競爭力。據悉,他場裏的蝦苗在池裏培育長達30天,而一般場僅10天左右。十多年來,潘日秋所培育的對蝦苗以成活率高、長得快的好口碑贏得了蝦農,建立了自己的市場網絡,蝦苗幾乎供不應求,年銷售量約10億尾。

  三部曲——敢冒風險試水對蝦健康養殖新模式

  經過20多年摸爬打拼,逐漸殷實的潘日秋可謂“長袖善舞,多財善賈”。2011年,潘日秋開始嘗試“三部曲”——創業。他承包了板芙鎮138畝蝦塘,投入200多萬元完善池塘水電、路橋、堤壩等設施,創建了中山市華濠生態養殖場,嘗試對蝦健康養殖新模式,規避眼下對蝦養殖病害頻發的風險,為當地蝦農試水探路。

  走在潘日秋連片頗具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只見11個蝦塘規格整齊劃一,每口塘水深2.5米,越冬蝦在冬棚安然覓食,在蕭索的寒冬中顯示著養殖場的活色生氣。據介紹,南美白對蝦引進中山養殖已有十多個年頭,蝦農一年養兩三造、長年不間斷高密度養殖,又打井抽地下水養殖,致使養殖病害多,蝦塘環境惡化,病害頻發,整體上虧多盈少,效益乏善可陳;而潘日秋並不蕭規曹隨,他一反普通蝦農傳統的養殖套路,購鹽度3‰的海水養殖,選用自己的蝦苗,自己配備對蝦飼料,不用藥,只用石灰消毒防治病害;白水蝦用土池高密度粗養,每畝投放8萬—10萬尾蝦苗,一年兩造,畝産也有200—250公斤,塘頭價平均賣到約30元/公斤,成本約16元/公斤。在一般蝦農都虧本的情況下,潘日秋憑自己的技術優勢,130多畝對蝦逆市而上,略有盈餘,令業界刮目相看。

  年終歲末,不少養殖戶因為遭遇今年對蝦養殖“寒冬”而考慮今年或減少養殖面積或乾脆退出,而潘日秋此時再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入冬後,他再加大投入,以每畝4000元的搭棚投入,養了80畝冬棚對蝦,每畝投放10—11萬尾蝦苗,預計5個月時間可以上市,蝦價有望飆升至60元/公斤。

  近期,潘日秋隨板芙鎮養殖協會到福建漳浦考察對蝦高位池養殖模式,這種模式蝦塘全鋪設地膜,水位深,底部鋪設排污系統以減少交叉污染,提高産量和質量,畝産普遍達1500公斤,高的達5000公斤。考察回來後,他擬投入40萬元,以10畝蝦塘作試驗為低迷的對蝦養殖業度過“寒冬”開山辟路。“探索一種新的養殖技術模式,當然會有風險,但整個行業總要有人來嘗試。我就是要搏一搏,成功了,為蝦農探索出一條新路;失敗了,算是再交一筆學費,為中山蝦農提供借鑒,讓他們少走些彎路。”潘日秋説。

熱詞:

  • 潘日秋
  • 三部曲
  • 蝦苗
  • 致富
  • 南美白對蝦
  • 育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