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2年冬至過後,忙碌了一年的水産養殖戶大多進入冬閒時節。他們在塘頭或對今年的養殖成敗作“盤點”,或來年的養殖作盤算,而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鎮的潘日秋今冬卻忙過閒不休,一方面他標粗培育的優質對蝦苗橫欄、板芙等地蝦農求之若渴,他忙於從廣東省湛江等地選購蝦苗回來培育以緩解兩鎮1.1萬多畝冬棚對蝦養殖之急需;另一方面中山南美白對蝦養殖遭遇“寒冬”——白水蝦病害頻發,産量降低,蝦農虧多盈少,作為行家裏手,潘日秋謀劃著2013年試水高位池養殖,增加放養密度,減少病害,提高産量,為每況愈下的對蝦養殖業走出“寒冬”另僻蹊徑,試探新路。
寒冬時節,筆者走訪了廣東省中山市濠運水産實業公司“掌門人”——潘日秋。潘日秋,廣東省湛江市吳川人,現年38歲,在水産天地裏摸爬滾了22年,與蝦苗孵化培育及對蝦養殖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蝦精”,在業界少有名氣。
中山是羅氏沼蝦養殖“鼻祖”之地,曾在中山大型正規的蝦苗場“浸”了幾年,學過羅氏沼蝦孵化技術的潘日秋自然十分搶手,新會沙堆蝦苗場曾聘任他為專職技術員,除了老闆之外,他就是最高的“話事人”。
多年的摸爬打拼,逐漸殷實了積蓄的潘日秋可謂“長袖善舞,多財善賈”。2011年,他承包了板芙鎮138畝蝦塘,投入200多萬元完善池塘水電、路橋、堤壩等設施,創建了中山市華濠生態養殖場,嘗試對蝦健康養殖新模式,規避眼下對蝦養殖病害頻發的風險,為當地蝦農試水探路。
走在潘日秋連片頗具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只見11個蝦塘規格整齊劃一,每口塘水深2.5米,越冬蝦在冬棚安然覓食,在蕭索的寒冬中顯示著養殖場的活色生氣。據介紹,南美白對蝦引進中山養殖已有10多個年頭,蝦農1年養兩三造、長年不間斷高密度養殖,又打井抽地下水養殖,致使養殖病害多,蝦塘環境惡化,病害頻發,整體上虧多盈少,效益乏善可陳;而潘日秋並不蕭規曹隨,他一反普通蝦農傳統的養殖套路,購鹽度3‰的海水養殖,選用自己的蝦苗,自己配備對蝦飼料,不用藥,只用石灰消毒防治病害;白水蝦用土池高密度粗養,每畝投放8萬尾~10萬尾蝦苗,一年兩造,畝産也有200公斤~250公斤,塘頭價平均賣到約每公斤30元,成本約每公斤16元。在一般蝦農都虧本的情況下,潘日秋憑自己的技術優勢,130多畝對蝦逆市而上,略有盈餘,令業界刮目相看。
2012年終歲末,不少養殖戶因為遭遇今年對蝦養殖“寒冬”而考慮2013年減少養殖面積或乾脆退出,而潘日秋此時再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入冬後,他再加大投入,以每畝4000元的搭棚投入,養了80畝冬棚對蝦,每畝投放10萬尾~11萬尾蝦苗,預計5個月時間可以上市,蝦價有望飆升至每公斤60元。
近期,潘日秋隨板芙鎮養殖協會到福建漳浦考察對蝦高位池養殖模式,這種模式蝦塘全鋪設地膜,水位深,底部鋪設排污系統以減少交叉污染,提高産量和質量,畝産普遍達1500公斤,高的達5000公斤。考察回來後,他謀劃今年擬投入40萬元,辟出10畝蝦塘作試驗。
梁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