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4 Vol.105

掃一掃 立即關注
網絡新聞聯播官方微信

手機殼會釋放致癌物質苯,是真的嗎

對於許多人來説,手機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為了區別於別人的手機,也為了保護手機避免碰撞,我們會給手機套上風格不同的手機殼。然而,近日有傳言稱,那些外表光鮮漂亮,風格各異的手機殼材質中含有超強致癌物——苯。手機殼含苯會致癌,這個傳言是真的嗎?

責任編輯:黃佐春
求證

手機殼會釋放苯?

最近,網絡上盛傳著這樣一條消息:“我們使用的手機殼攜帶超強致癌物質:苯!隨著接打電話收發信息,苯就隨著呼吸道直接進入了你的五臟六腑,溫度越高,苯釋放得就更厲害。”這條信息在短時間內傳播,惹人猜想。

據了解,苯是一種無色透明、有芳香味、易揮發的有毒液體。常溫下即可揮發、形成苯蒸氣,溫度越高,揮發量越大。在工農業生産中被廣泛使用。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於苯的致癌性評級為:一類人類致癌物。因此,傳言一齣,不少網友都感到很恐慌。手機殼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真的會釋放致癌物質苯嗎?

考證
不同材質樣本均釋微量苯

由於我們平時使用手機時,手機距離我們的口鼻比較近,因此手機殼會釋放苯的危害不言而喻。為了讓調查更全面,記者分別在流動攤販處和商場購買了塑料、硅膠以及皮革這三種常見材質的手機殼。在購買過程中,記者發現,流動攤販銷售的手機殼都沒有標注生産廠商的名字。而我們在商場購買的手機殼,都是品牌信息齊全的産品。

手機殼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真的會釋放致癌物質苯嗎?經過測試,連續使用手機一個小時後,手機殼外部的溫度在39.3攝氏度到48.4攝氏度之間。估算下來,我們測試的手機殼在正常使用時,平均溫度約為45攝氏度。

記者委託清華大學環境檢測中心的實驗員將6個手機殼樣品分別放入30升的實驗艙,艙內溫度保持在45攝氏度。實驗員將樣品各自密閉加熱一個小時。幾天后,經過儀器的分析和對比,苯的釋放量終於出來了。令我們意外的是,無論是我們在流動商販處購買的雜牌手機殼,還是在商場裏購買的品牌手機殼,竟然都釋放出了苯!釋放量在0.0191毫克每立方米到0.0494毫克每立方米之間。

由於我國並沒有針對手機殼的國家標準,我們只好用國家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標準作為參考。國家室內空氣中苯的含量限值為0.11毫克每立方米。

“我們測試的手機殼苯的釋放量在0.02毫克每立方米到0.05毫克每立方米之間。”清華大學環境科學院空氣質量檢測中心博士徐秋健認為,“相比來説,這個釋放量不大。”不僅如此,由於我們的試驗將手機殼密閉加熱了一個小時,這樣得出的釋放量還要比我們日常使用的情況高一些。

因為化學物質苯對人體的危害比較大,現在國家對苯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現在製造業多用苯係化合物來代替苯。相對來説緩減了苯的釋放量,避免其對人體造成危害。

手機殼散發的刺鼻味不是苯

看來,手機殼會釋放苯的説法是真的,但釋放量並沒有傳言所説的那麼恐怖。但是,有網友表示,買來的部分手機殼確實散發著濃烈刺鼻氣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會不會是手機殼釋放了其他有害物質呢?

對此,專家認為這類物質應該是甲醛的可能性較大。甲醛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一類人類致癌物。

為了得到真相,實驗員再次以45攝氏度的溫度,將6個手機殼樣本分別加熱一個小時。經過對實驗艙內的空氣樣品做採集測試,實驗員得出了6個手機殼樣品甲醛的釋放量。

經進一步的分析和比較,兩個硅膠手機殼樣品和兩個皮革材質的手機殼樣品,甲醛的釋放量都高於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中規定的0.1毫克每立方米。其中甲醛釋放量最高的一個手機殼樣本,其值甚至達到了0.25毫克每立方米,是室內空氣標準甲醛限值的兩倍多!

徐秋健博士估計,這些甲醛可能來自手機殼上使用的粘合劑,也有可能是由於硅膠殼所使用材料不夠穩定散發出來的。但是使用這樣的手機殼,無疑會增加我們吸入更多甲醛的風險。

結語

當下,手機殼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用品,與使用者幾乎朝夕相處。針對此次測試的結果,清華大學環境科學院空氣質量檢測中心博士徐秋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殼的時候應儘量選擇沒有明顯氣味的産品,並且在通風的環境下使用手機殼。同時,他建議減少兒童對這類産品的接觸。我們也呼籲業內權威人士和國家相關部門,能出臺針對手機殼的國家標準,規範行業生産行為,讓消費者用得放心。

專題評價: 留言支持留言反駁
分享到
辟謠聯盟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