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寄語十八大

央視網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寄語十八大

于丹:希望公民的自覺能促進國家文化自強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 于丹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通過央視網寄語“十八大”,于丹説,近十年來,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達到了,而媒體不僅是文明的記錄者,而且是文明的催化劑,期待能夠擁有更多的公民理性,實現真正的“文而化之”。

于丹説:“從2002年到2012年,從傳媒領域看來,是一個跨時代的、跨世紀的變化,2003年非典之前,公眾的知情權保障程度上不能説是很讓人滿意,但從2003年,整個新聞頻道的開通,新聞欄目大量的涌現,特別是新聞評論的出現和深度報道的加強,讓人不光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了解新聞的原因、真相以及新聞的動態追蹤。從新聞方面,老百姓在被滿足知情權的同時,話語權也大大地被滿足了。接下來在2004、2005年左右,娛樂節目出了一個比較大的進步,真人秀、海選等形式出現,可以説從當時的‘超女’一直到今年火爆的‘中國好聲音’,中國觀眾的參與程度前所未有。也就是説,原來所謂專家的權威地位已經被消解了。海選,就是大眾的選票在節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這種娛樂樣式也是對大眾話語權的尊重和公眾權利的一種還原。從2008年起,我們看到,從汶川大地震到玉樹大地震等,其實電視等媒體已經變成了一種公益的平臺,不僅僅是在傳遞著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凝聚著力量,在互通信息往來時,有一種更強大的行動力。”

談到新媒體,于丹指出:“近十年中,中國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應該説是蔚為壯觀,而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關係,從原來的競爭變為現在的協同發展,從原來非此即彼,到各自的劣勢成了現在的互補關係。其實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已經互融出來一個和諧空間。而微博的出現,讓公眾人人都成為一個自媒體,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發佈者,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變為新聞現場,每一個公民都成為新聞的當事人,這可以説是天翻地覆的傳媒形式的發展,從樣式的發展、理念的發展到消費方式的發展,應該説,媒體不僅是中國文明的記錄者,而且是中國文明的催化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從規模上是真的達到了。”

于丹説:“我個人希望,‘十八大’之後文化能夠在一個多元的平臺上真正走向一種秩序化,之所以如此,因為我們現在擁有規模,也擁有民眾的激情。希望在文化強國戰略方式的指導下,我們能夠擁有更多的公民理性,也就是説把我們的很多感動都能變為行動,把不太令人滿意的現實社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變得更好一點,所以媒介的監督作用再以後還應得到繼續加強。讓每一個公民,能自覺地判斷、追蹤、反省新聞背後的東西,從這意義上來講,真正的文化是‘文而化之’,也就是説,媒介不僅僅觀察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夠提煉出穩定的價值體系,化入民心、化成行動,所以我期待,中國文化在這樣一種觀察反省中獲得它的自覺,然後才能在行動中、在努力裏走向真正的自強。”

十八大寄語

于丹

于丹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媒介不僅僅觀察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夠提煉出穩定的價值體系,化入民心、化成行動。

往期寄語

希望讓傳統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希望讓傳統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于魁智:作為我們這一代戲曲表演者,如何讓國粹京劇等傳統藝術繼續傳承下去,是我們必須繼續思考的。

希望法治社會理念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希望法治社會理念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黃葦町:這十年是老百姓得實惠最多的十年,希望下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法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中國的外交親和力將進一步走向世界

中國的外交親和力將進一步走向世界

王嵎生:近十年來,中國外交戰略在國際上越來越受歡迎,擁有了更多的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