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搜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貢獻和重大成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來源:《求是》  期號:2012年第18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11日 15:23

分享
分享
收藏

喜迎十八大

央視網特別報道

這十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十年。央視網推出喜迎十八大專題報道。 [詳細]

寄語十八大

央視網十八大報道特別呈現

美好的未來由黨和人民共同書寫,在這裡,請寫下你對十八大的寄語。央視網《寄語十八大》開欄。 [詳細]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提出的又一個重大戰略思想。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回顧和總結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成功實踐,我們深切體會到,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經濟發展基礎上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進一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探索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和實踐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中之一是“社會更加和諧”。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六大報告“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我們黨要為之奮鬥的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來,這在我們黨歷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是第一次”。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五個統籌”的改革發展戰略,內在地包含著促進社會和諧的理論涵義,是邁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一個重要環節。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範疇,首次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黨的五大執政能力之一,要求全黨“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2005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理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同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確立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並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把“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專列單章加以部署。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專門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作出《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把和諧寫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系統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這是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探索重大成果的集中體現。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把促進社會和諧確定為大會主題的重要內容,把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四項要求之一,並且第一次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列專章闡述社會建設,部署和諧社會建設要著重抓好的各方面工作。這標誌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

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又強調和部署了社會建設工作,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的動員令。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是我們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又一次重大的理論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新概括。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既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境界。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科學設想,但他們沒有經歷社會主義的實踐,因而沒有對未來社會作更多的闡述。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還要靠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作出回答。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愈加深刻。鄧小平同志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內含著充滿活力、公平正義等社會和諧思想。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社會矛盾日益凸現,我們黨對社會建設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提出科學發展觀,確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表明了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是中國共産黨人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的結果,是對社會主義本質進一步把握的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新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確立社會主義建設目標,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而且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是對社會主義建設內容的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全面發展和進步的社會,除了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還需要發展和完善文明的社會關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撐,而和諧社會建設又為三大文明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條件。它們有機統一、互相促進,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大方面的內容。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一總體佈局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人與自然各個方面,是更高層次、更高要求的目標和任務,從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中國共産黨執政理念的新飛躍。新中國建立後,我們黨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種歷史方位的變化,決定了黨的主要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黨的政治功能是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要求我們黨適應主要任務的變化,實現執政理念的創新,促進執政方式的轉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基礎、執政使命、執政規律、執政能力、執政方略、執政方式的新認識,既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完成黨執政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理念上的重大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種執政使命和執政能力,要求我們黨不斷鞏固執政的社會基礎,將戰略思想真正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轉變執政方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使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貫徹,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各方面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人與自然的關係處於和諧狀態,實現執政為民目的。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輝煌成就

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10年來,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日益成熟,宏觀調控能力日益增強,有效避免了市場機制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為和諧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城鄉、區域統籌發展。黨和國家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等戰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縮小地區差距。推出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束了中國農民2600年來種田交稅的歷史,大大減輕了負擔,促進了城鄉社會公平。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是民生之本。10年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頒布實施《就業促進法》,以立法形式保障就業。積極完善和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政策,想方設法增加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連續5年超千萬,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維持在4%左右的較低水平。

收入分配製度進一步完善。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低工資標準、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國家扶貧標準普遍較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得到扭轉,勞動報酬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開始回升。協調勞動關係,緩解勞資矛盾,高度重視、認真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及非農就業職工五大險種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各項社會救助、救濟制度。增加保障投入,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水平。

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全面實現全國範圍的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惠及1.6億多適齡兒童,260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受益的營養改善計劃啟動實施,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初步解決。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從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人民群眾上大學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10年來,醫療衛生體制圍繞增強醫療衛生體系的公益性和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展開,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出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醫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實,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成果初步顯現,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

社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10年來,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強黨的領導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公民參與和社會協同。社會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群眾權益得到更好維護,應急處置能力逐步提高,社會大局始終保持穩定。

(執筆:陳光金 李傳柱 李 璇)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參與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