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作者:黃中平 《求是》雜誌社副總編輯 來源:央視網 期號:央視網與求是理論網聯合專訪第2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7日 17:43
人民日報
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詳細]
新聞聯播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詳細]
《求是》雜誌
把城鎮化最大潛力和改革最大紅利結合起來,中國經濟就有長久持續的動力。 [詳細]
央視網特別報道
這十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十年。央視網推出喜迎十八大專題報道。 [詳細]
央視網十八大報道特別呈現
美好的未來由黨和人民共同書寫,在這裡,請寫下你對十八大的寄語。央視網《寄語十八大》開欄。 [詳細]
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由《求是》雜誌社主辦,央視網承辦的“十八大”特刊《求是》專欄也同期上線了。作為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求是》雜誌將以一個怎樣的姿態去迎接和宣傳此次盛會?《求是》雜誌對這些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又有著怎樣的理解?《求是》雜誌社副總編輯黃中平先生為此接受了央視網的專訪。 央視網:您剛剛也説到了針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軍報也發表了文章,《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自信》,文章強調了黨的理論和實踐所具備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您是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能不能跟我們詳細地談談。 黃中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地豐富和完善,我們可以這麼講,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特徵是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應運而生的。實踐在不斷地發展,所以理論也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具體來講,理論的本質是對規律的認識,社會的發展是需要規律,離開規律我們就要碰壁,所以我們需要總結經驗,需要理論。實踐不停地發展,我們就需要不斷地認識,之後深化上升為理論。對理論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最科學的把握。我上面講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與時俱進,它是不斷地在實踐裏邊充實自身的,它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理論創新,不斷地與時俱進,所以要把它的基本原理跟各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比如説在我們中國,馬克思主義這個普遍真理就要結合中國的國情,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過程裏邊,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講産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個是毛澤東思想。我們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時期産生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另一個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的理論體系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組成的。 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麼建設社會主義都要有認識的過程。因為中國是在從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後建立新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我們的國情是生産力低、人口眾多,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出發。比如説公有制為主體,是不是越純越好,有這麼一個認識過程。我們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要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社會主義的更多任務是發展生産力,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確立了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怎麼建設社會主義,這樣就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改革、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從領導建設長期執政,歷史地位發生變化之後,我們的黨是什麼樣的一個黨,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又是時代課題,實際需要我們再認識,所以我們黨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發展了以後,緊接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起來有不平衡的現象,怎麼樣能夠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緊接著我們又需要回答,我們要怎麼樣來發展,怎麼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又好又快的發展,這就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些理論是我們不停地發展、不停地完善和充實,理論創新帶動了我們制度方面的創新,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所以我們才有蓬勃發展的今天,國際上都稱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非常羨慕我們取得這麼輝煌的成就。這跟我們理論重大的創新,與我們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我們國家的偉大事業跟我們偉大理論的飛躍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今後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實踐裏不斷地進行豐富和完善,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由《求是》雜誌社主辦,央視網承辦的“十八大”特刊《求是》專欄也同期上線了。作為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求是》雜誌將以一個怎樣的姿態去迎接和宣傳此次盛會?《求是》雜誌對這些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又有著怎樣的理解?《求是》雜誌社副總編輯黃中平先生為此接受了央視網的專訪。
央視網:您剛剛也説到了針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軍報也發表了文章,《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自信》,文章強調了黨的理論和實踐所具備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您是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能不能跟我們詳細地談談。
黃中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地豐富和完善,我們可以這麼講,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特徵是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應運而生的。實踐在不斷地發展,所以理論也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具體來講,理論的本質是對規律的認識,社會的發展是需要規律,離開規律我們就要碰壁,所以我們需要總結經驗,需要理論。實踐不停地發展,我們就需要不斷地認識,之後深化上升為理論。對理論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最科學的把握。我上面講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與時俱進,它是不斷地在實踐裏邊充實自身的,它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理論創新,不斷地與時俱進,所以要把它的基本原理跟各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比如説在我們中國,馬克思主義這個普遍真理就要結合中國的國情,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過程裏邊,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講産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個是毛澤東思想。我們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時期産生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另一個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的理論體系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組成的。
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麼建設社會主義都要有認識的過程。因為中國是在從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後建立新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我們的國情是生産力低、人口眾多,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出發。比如説公有制為主體,是不是越純越好,有這麼一個認識過程。我們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要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社會主義的更多任務是發展生産力,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確立了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怎麼建設社會主義,這樣就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改革、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從領導建設長期執政,歷史地位發生變化之後,我們的黨是什麼樣的一個黨,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又是時代課題,實際需要我們再認識,所以我們黨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發展了以後,緊接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起來有不平衡的現象,怎麼樣能夠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緊接著我們又需要回答,我們要怎麼樣來發展,怎麼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又好又快的發展,這就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些理論是我們不停地發展、不停地完善和充實,理論創新帶動了我們制度方面的創新,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所以我們才有蓬勃發展的今天,國際上都稱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非常羨慕我們取得這麼輝煌的成就。這跟我們理論重大的創新,與我們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我們國家的偉大事業跟我們偉大理論的飛躍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今後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實踐裏不斷地進行豐富和完善,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裏面有一句話特別重要,“中共‘一大’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産黨正式成立”。
我們預計到2015年,將大慶建成東北地區文化強市;力爭2020年,建成中國石油文化之都;2050年左右,建成國際石油文化名城。
如何變革我們的一些高雅藝術,還需要我們做好扶持高雅藝術與市場結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