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搜索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開拓前進

作者:蔡武 文化部部長    來源:《求是》  期號:2012年第12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4日 14:22

從文化自身發展實際和規律出發,正確把握好文化發展的質量與速度,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發揮文化愉悅心靈、營造氛圍、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獨特作用。
分享
分享
收藏

喜迎十八大

央視網特別報道

這十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十年。央視網推出喜迎十八大專題報道。 [詳細]

寄語十八大

央視網十八大報道特別呈現

美好的未來由黨和人民共同書寫,在這裡,請寫下你對十八大的寄語。央視網《寄語十八大》開欄。 [詳細]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高度,提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決策,提出了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為新時期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逐步形成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開創了文化改革發展的嶄新局面。

第一,堅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工作的根本和命運之所在。黨的十七大以來,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文化建設,不斷鞏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根本任務貫穿到文化建設整個過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努力推動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堅持以文化人,運用各種文化形式錶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組織生産更多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不斷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大力弘揚各類節慶活動文化內涵,組織各類公益性文化活動,努力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愛國主義信念。文化建設在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針對當前社會道德、價值觀出現的新問題,我們要繼續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確保文化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努力培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和良好文化條件。

第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指導實踐,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什麼樣的發展觀、什麼樣的發展理念來指導文化建設,決定著文化建設的路徑和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效。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發展為要、繁榮為先,大力實施惠民工程和重大項目,紮實推進各項文化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握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人民大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文化工作成敗的根本標準,把人民大眾的廣泛參與和熱情創造作為文化興盛的根本力量,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發展中的重大關係,確保文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國文化建設底子薄、投入少、基礎差的現狀得到很大改觀,文化發展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不斷縮小,人民群眾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任務,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從文化自身發展實際和規律出發,正確把握好文化發展的質量與速度,以科學的方式推動文化發展,使文化發展的結構和佈局更加全面均衡,發展的速度與質量效益更加協調統一。要以服務人民為根本宗旨,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優先安排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大力推動資源向基層和農村傾斜。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

第三,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進一步推動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是指導文藝創作乃至整個文化工作的根本方針。黨的十七大以來,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努力推動藝術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重大文藝展演活動推動藝術創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鼓勵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充分討論。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握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以澎湃的激情深入改革和建設的第一線,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創作出感人至深的文藝作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矛盾凸顯期的社會形勢,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發揮文化愉悅心靈、營造氛圍、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獨特作用。

時代賦予了藝術植根的豐厚土壤,改革激發了藝術探索創新的強大活力。廣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不斷迸發,文藝創作更加繁榮,創作題材更加廣泛,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各藝術門類百花齊放,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國家美術作品收藏等工程順利實施,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獲獎劇目全國巡演、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全國民營優秀劇目展演、全國聲樂比賽等活動成功舉辦。第八屆、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影響深遠,集中展示了一段時期內舞臺藝術和美術創作的優秀成果。在奧運會、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世博會等國家重大活動期間,組織創作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等優秀藝術作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中,藝術工作者積極投入藝術創作並深入一線慰問演出,充分發揮了文化撫慰心靈、振奮人心的作用。文化下鄉活動深入開展,為廣大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人民群眾奉獻了精神食糧。“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持續深入,提高了青少年的藝術修養。

針對精品力作不夠多、部分文化産品質量不高的現狀,我們要繼續加強對文藝創作的引導,大力實施精品戰略,組織實施好國家重大文藝創作工程,扶持代表國家水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優秀藝術品種,積極發展新的藝術樣式。建立以文化生産單位和個人為主體、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市場化開發為重點、以完備的産業鏈和完整的價值鏈為依託、以版權保護為保障的文化創新機制。

第四,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兩輪驅動、兩翼齊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發展文化産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兩輪驅動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發展的基本思路,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著力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質量。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努力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黨的十七大以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齊頭並進,碩果纍纍。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共有2650個博物館,2952個圖書館,3285個文化館,40390個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惠民工程順利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取得可喜突破,文化文物系統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實現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免費開放全面啟動,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進一步實現。文化産業快速發展,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一五”期間,文化産業年平均增速達15%以上,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增速高出6個百分點。文化産業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力度不斷加大,文化産業基地和特色産業群建設加快推進,文化企業規模實力快速提升。傳統産業活力不斷增強,新興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各類文化産品交易平臺日益健全,金融資本與文化産業的對接取得突破。

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我們要繼續堅持“兩手抓、兩加強”,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為重點,努力建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不斷完善政策,搭建技術、信息、人才、展示交易和投融資平臺,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優化文化産業結構,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增強多樣化供給能力,推動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融合,增加文化創意附加值,努力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加強對文化市場的培育和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第五,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文化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改革為文化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黨的十七大以來,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堅持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破除影響和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文化發展的環境。不斷適應科技發展的時代潮流,大力推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努力為文化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改革創新為文化改革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運行機制。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對民營院團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豐收。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服務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加快推進,以城市為主體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組建工作全面完成,文化行政部門管理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不斷增強,傳統文化産業得到改造提升,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代表的新興文化業態蓬勃發展。

針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和網絡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我們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爭在黨的十八大前如期完成既定的改革階段性任務。進一步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實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健全文化政策法規體系。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發展新興文化業態。

第六,堅持立足民族深厚文化土壤,廣泛吸收和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目標。黨的十七大以來,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堅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斷構建以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廣泛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探索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規律,加大保護傳承力度,用民族優秀文化滋養民族生命力、激發民族創造力、鑄造民族凝聚力,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同時,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堅持開放包容,“走出去”與“引進來”並重,官方和民間並舉,大力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黨的十七大以來,中華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文化遺産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以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為基礎的文化遺産保護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産普查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體系逐步形成。重要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保護得到加強,生産性保護取得突破,整體性保護不斷推進。文化遺産宣傳活動廣泛深入。古籍保護工作進展順利,清史纂修工作穩步推進。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精彩紛呈。“歡樂春節”、“中國文化年”、“相約北京”等文化活動成功舉辦,影響深遠。海外文化陣地建設不斷加強,思想文化領域的對話與交流更加深入,世界人民對中國的了解不斷增進。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核心文化産品出口總額逐年增長,文化貿易逆差局面明顯改觀。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工作更加深化,“情係”系列、“藝海流金”等活動成功舉辦,增進了港澳臺同胞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針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進一步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和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産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建設,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強化文化在國家對外工作大局中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密切我國與世界各國及重要國際組織的文化關係。精心組織“歡樂春節”等大型品牌活動。構建人文交流機制,加強文化人士交流與互訪。加快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發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積極擴大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規模,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仲介機構,形成一批有實力的文化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推動開拓國際市場和扶持優秀文化産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參與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