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搜索

在科學發展中開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新局面

作者:韓長賦     來源:《求是》  期號:2012年第13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3日 17:03

分享
分享
收藏

喜迎十八大

央視網特別報道

這十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十年。央視網推出喜迎十八大專題報道。 [詳細]

寄語十八大

央視網十八大報道特別呈現

美好的未來由黨和人民共同書寫,在這裡,請寫下你對十八大的寄語。央視網《寄語十八大》開欄。 [詳細]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開創了“三農”發展新的黃金期。各級農業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大力發展農業生産經營,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化農村改革開放,廣辟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10年來,我國農業發展連上新臺階,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民生活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糧食生産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8年增産,2011年總産量達到11424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主要農産品全面發展,市場保障有力。農業農村經濟充滿活力,農民收入連續8年較快增長,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77元,近兩年出現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可喜現象。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穩步提高,2011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5%,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4.8%,標誌著科技已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力量,農業生産方式已由千百年來人力畜力為主轉入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民生活和農村面貌顯著改善。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為應對國際糧食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穩定國內價格和管理好通脹預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保障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10年是我國農業農村發生歷史性巨變、農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也是我們黨 “三農”理論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之一。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加快農村改革發展,各級農業部門立足各自實際不斷開拓創新,成功探索了推動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許多有效做法,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始終堅持貫徹“重中之重”戰略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方略,立足全局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工作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産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後,黨中央確立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作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大戰略論斷,制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總體要求,提出了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積極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工農城鄉利益關係,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地照耀農村。經過10年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們黨已經基本構建起統籌城鄉的制度框架,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政策體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在實踐中,農業部門始終堅持著眼經濟社會全局來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始終著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來強化農業的基礎支撐作用,始終著眼促進“三化同步”來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自覺把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作為中心目標。結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提出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穩定發展、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産品質量安全事件、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總體目標,並毫不動搖地堅持推進,帶活了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全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國務院名義發佈《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制定併發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各項工作科學有序進行。

始終堅持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

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歸根結底靠農民的積極性;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首要靠政策。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9年發佈指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分別從農民增收、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農業基礎、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統籌城鄉發展、水利、農業科技等9個方面進行戰略性部署,鞏固、完善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著眼于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大用於“三農”的支出,從2004年的2626億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超過1萬億元,加快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著眼于增強市場對農業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全面放開糧食購銷,所有農産品流通納入市場化運行軌道,並對重要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著眼于調整國家、集體、農民的分配關係,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全國農民每年減輕負擔1335億元,同時啟動農村綜合改革,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進行財政獎補,逐步破除約束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眼于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實行農業生産補貼,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糧食生産大市大縣的扶持力度,2011年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四補貼”資金達1406億元,糧油、生豬等生産大縣財政獎勵補助達255億元。通過這些措施,構築起了支持糧食和農業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框架,有力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科技人員支農興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各級農業部門始終把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強化政策宣傳,規範操作運行,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政策落實進度,加強項目監管和專項檢查,確保各項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基層、兌現到農戶。農業部從2010年起開展績效管理,把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持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等事關“三農”發展全局的工作作為核心指標,建立健全抓落實的長效機制。同時,選擇糧食生産等指標,對省級農業部門開展延伸績效評估。組織機關幹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研,推動政策落實,了解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創設和完善政策的措施建議,充分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

始終堅持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培養新型農民,不斷強化農業科技與人才支撐

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長期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依靠在農民。中央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和人才工作,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創新,突出強調農業科技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明確了農業科技的戰略地位,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礎管長遠的政策措施,這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農業發展轉到主要依靠科技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強化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培育了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産權的農業新品種。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下大力氣在全國普遍健全完善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基本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推動基層農技在崗人員工資收入與基層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平均水平相銜接。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農業部成立國家農作物種子管理機構,修訂發佈《農作物種子生産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種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大規模開展高産創建,集成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水稻大棚育秧、玉米地膜覆蓋、機械深松整地、病蟲害統防統治等農業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狠抓科學防災和有效減災,推進糧棉油糖高産創建整建制試點,示範帶動了大面積均衡增産。加快農業人才培育尤其是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啟動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推進農村實用人才&&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性培訓,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結構不斷改善;以種養大戶、農機手、經紀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大學生村官等培訓為重點,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著力解決“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

始終堅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紮實推進設施裝備建設,著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水平既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關鍵環節。中央高度重視強化農業基礎,堅持加大投入力度,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條件建設,特別是增加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和實行農機購置補貼,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各級農業部門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著力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大力加強糧食主産區建設和優勢農産品産區建設,目前我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優勢區域集中度分別穩定在85%、90%、60%和50%以上,99%的棉花、80%以上的油菜、60%以上的糖料和90%的蘋果、56%的生豬、80%的出口水産品來自主産區和優勢産區。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加強棉油糖等大宗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提高主要農産品生産能力。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力發展農機專業服務,小麥生産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插、機收和玉米收穫機械化快速推進,農機裝備和作業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加大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堅持一手抓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手抓農業標準化生産,努力推動生産方式轉變,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抓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強化集中免疫,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有效降低了病蟲危害。

始終堅持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處理工農和城鄉關係的關鍵一環,也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統籌城鄉發展,針對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取得了明顯成效。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除了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和教科書費,對寄宿困難學生實行生活補助。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農村水電路氣房。改善農民外出務工環境,2006年國務院下發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旨在消除對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束縛,公平對待農民工。近年來,農民工就業領域不斷拓寬,工資水平、社會保障標準逐步提高,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加快解決,就業培訓和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勞動保護和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合法權益得到越來越有效的保障。

各級農業部門不斷強化工作措施,促進了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産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增産增收、提質增收。引導鄉鎮企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等農村二三産業健康發展,推進鄉鎮企業轉型提升,優化農産品加工佈局,加強休閒農業規範管理和試點示範,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加大陽光工程培訓力度,推動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加強農村能源環境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沼氣和農村生産生活節能、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

始終堅持深化農村改革開放,強化改革創新和示範引領,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改革創新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們黨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産力。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積極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産品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農村社會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各級農業部門堅持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示範引領,各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不動搖,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依法開展草原承包經營登記,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紮實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和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切實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導向作用。加強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應對入世對農業帶來的挑戰,努力抓住入世帶來的機遇,加強農業産業統籌,優化生産力佈局,有效發揮比較優勢,著力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整體上保持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加強農業基礎,扶持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才能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推進農業農村又好又快發展。目前,我國已進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任務十分艱巨,挑戰更加嚴峻。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理論、方針、政策,善於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三農”發展的成功經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著力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好勢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作者:農業部部長,原載于2012年第13期《求是》雜誌)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參與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