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民日報
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詳細]
新聞聯播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詳細]
《求是》雜誌
把城鎮化最大潛力和改革最大紅利結合起來,中國經濟就有長久持續的動力。 [詳細]
科學發展觀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都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它們既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又在實踐中轉化為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引導全國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奇跡。這些重大理論成果也深刻表明:我們黨對於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已經開始摸出門道、把握規律、得心應手了。在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需要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
一、科學發展觀在實踐中的豐富和發展
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們黨在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過程中,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佈局、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進一步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黨的三大發展理念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共同構成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現在,我們黨的三大發展理念就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這三者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整體。其中,科學發展是根本,和諧發展是歸宿,和平發展是保障。十七大報告還進一步把三大發展理念概括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並強調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二是主題主線構成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支撐和思想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建黨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進一步明確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主題、貫通主線不但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對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擴展發展空間、拓展發展道路、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和思想基礎。
三是“三個轉變”、“五個堅持”、“四個牢牢把握”構成科學發展道路的工作著力點。十七大報告提出“三個轉變”,即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五個堅持”,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這些重要論斷、重大舉措,指明了在實際工作中促進科學發展的工作重點和實踐路徑,同時也豐富和細化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具體要求,並體現在“十二五”規劃中。
當前,科學發展觀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各個領域,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它不僅是指導經濟建設的理論,而且是指導各方面建設的理論;不僅是指導發展的理論,而且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理論;不僅是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明顯成效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黨內外、國內外所公認,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上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各地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這10年來,我們黨和國家在辦好大事、辦成喜事、辦妥難事過程中,使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近10%,經濟總量持續保持大幅躍升,經濟增長波動幅度減小,GDP總量由2001年的10.97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6萬億元。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一大製造業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位投票權國,世界第四大發明專利國。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力量,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二是堅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線,在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取得明顯成效。從中央到地方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積極落實産業振興調整規劃,對傳統産業進行淘汰和重組。全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三網融合”、雲計算、物聯網試點示範工作步伐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率已提高到40%,推動經濟發展轉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軌道。全國服務業加快發展,去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到43.1%。擴大內需戰略對我國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1年的4.3萬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8.12萬億元。國家和地方繼續穩定投資規模,積極引導帶動社會投資,加強對中小微型企業支持力度,發展協調性和産業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三是堅持統籌兼顧,在全面協調發展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從統籌城鄉發展來看,中央和各地把推進城鎮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改善城鄉結構重要舉措,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在城鄉規劃、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003年以來,連續9年出臺關於“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央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大幅增加,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完善。僅“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對“三農”投入累計近3萬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3%。我國已徹底取消徵收2600多年的農業稅和各種收費,制定出臺了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和興邊富民行動規劃,每年減輕農民負擔超過1335億元。全國糧食總産量實現歷史罕見的“八連增”。全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化率10年累計增長15個百分點,到2011年底達到51.2%,這是我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歷史性重大變化。從統籌區域發展來看,國家和地方積極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出臺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等一系列政策,出臺了促進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跨越式發展政策,還制定出臺了20多個體現差別化發展的區域發展規劃。中西部地區特色産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近兩年內蒙古、黑龍江、陜西先後晉陞“萬億元俱樂部”行列。東部地區轉型升級步伐也不斷加快。從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來看,國家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稅收調節、監管考核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舉措。現在,我國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産出效率明顯提高。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制度安排,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據統計,科學發展觀提出後的2003—2011年,全國財政用於同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累計16.47萬億元,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五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上取得明顯成效。現在全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繼續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明顯改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産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正在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規劃計劃、財政、金融協同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更加健全;社會領域改革取得顯著進展,創新和完善社會管理正在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我國對外開放廣度、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已由2007年的21766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421億美元。利用外資規模擴大、結構優化,2007—2011年,全國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4789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其中投向中西部、高技術、服務業的外資比重明顯提高。我國還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把商品輸出同資本輸出結合起來,把建設貿易強國同建設投資大國結合起來,投資區域遍佈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正確把握的幾個關係
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關係。
一是正確認識和處理求好與求快的關係。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國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中央在指導發展方面把“好”置於“快”之前,就是要求做到“快”必須服從於“好”。所謂又好又快的發展,就是要努力做到發展主體和發展目的的統一,發展質量、效益和速度的統一,經濟建設與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統一;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自覺、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如果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這根弦繃得過緊,很容易導致各方面關係失衡,增加國家宏觀調控和社會穩定難度,必須加以調控和引導。堅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生産目的所要求的,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我們要始終立足於、著眼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的關係。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已講了30多年,目前我國經濟實力已經很強,而同改善民生、消除人民群眾後顧之憂、保持社會穩定緊密相關的社會建設則還很落後,應當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成以社會建設為中心。這種觀點貌似有理,其實非常有害。我國現階段社會建設在總體上滯後於經濟建設的問題,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最先提出來的。十六大以後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論,提出的在共建中共享,提出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黨和國家這幾年一系列力度很大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舉措的出臺,都是著眼于緩解這個問題的。為什麼説是“緩解”?因為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巨大的投入、較長的時間,時間短了是做不到的。在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問題上,我們要深刻汲取歐洲國家的經驗教訓。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正是超越本國經濟實力的福利開支長期剛性增長造成的。因此,搞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不能搞超越國情國力的大躍進。
三是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宏觀調控看得見的手與市場配置資源看不見的手的關係。深化改革開放,最關鍵的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政府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作用。堅持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兩手抓,這正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特徵,也是我國能夠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胡錦濤同志在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政府維護市場正常運行的職責會有所強化,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會改變;我們要堅持政府調控和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促進,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內在活力和動力。十七大報告要求全黨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我們應當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離、政資分離、政事分離、政社分離,加強社會建設,發育社會組織,完善社會保障,創新社會管理,切實改變、儘快改變政府過多干預或直接參與微觀經濟活動,不合理地包辦大量社會事務,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卻長期薄弱的狀況。同時,還要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法治化。
四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同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關係。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們黨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是我們黨的三大執政理念,它同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這三大發展理念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法治是一個國家生存的靈魂,是保證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黨員幹部法治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一個地區、一個部門能否依法辦事。黨員幹部只有真正尊重法律的神聖,十分敬畏法律的威嚴,養成“研究問題先學法、制定決策遵循法、解決問題依照法”的習慣,才能實現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目標,才能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
五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科學發展觀與正確政績觀的關係。黨中央在提出科學發展觀的同時,反復強調要樹立正確政績觀。這兩者確實是須臾不可偏廢的。現在,科學發展觀在一些地方很難真正落地、全面落地,這同全面科學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還沒有建立是密切相關的。幹部隊伍也有所謂“一屆光鮮後屆苦”、“前任的政績、後任的包袱”等抱怨。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後代滿足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重要定義,這對各級領導幹部進一步樹立正確政績觀,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真正做到贏得未來、而不是透支未來具有長遠指導意義。
(作者: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原載于2012年第15期《求是》雜誌)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我們預計到2015年,將大慶建成東北地區文化強市;力爭2020年,建成中國石油文化之都;2050年左右,建成國際石油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