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民日報
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詳細]
新聞聯播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詳細]
《求是》雜誌
把城鎮化最大潛力和改革最大紅利結合起來,中國經濟就有長久持續的動力。 [詳細]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中國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真正活躍起來,使中國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使中國共産黨大踏步走在了時代前列。3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世所公認,中國的變化滄海桑田,中國的前景光明燦爛。歷史和現實的比較使我們確立了這樣的信念:“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一項偉大的決策只有將之放在歷史和時代的坐標係中才能更深刻地體悟到其深遠的意義。
上世紀70年代末,黨和國家面臨著極為困難的局面。一方面,十年內亂雖然結束了,但廣大幹部群眾要求徹底糾正“文革”錯誤的意願受到嚴重阻礙,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一系列“左”的政策依然嚴重束縛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説的,“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説,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説,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另一方面,20世紀70年代世界範圍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發達國家紛紛乘勢進行産業結構調整,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在抓住機遇、扶搖而上,在我國大陸的周邊就有所謂“四小龍”的説法。是在危難中奮起,還是在僵滯中徘徊?是毅然鼎新圖變,還是繼續墨守成規?中華民族又一次站在了進退興衰的十字路口。我們黨及時感知時代的潮流,深刻體察人民的願望,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從此,改革的春潮在中國的大地上以不可遏制之勢涌動起來,開放的大門從南到北、從沿海沿江沿邊到內地次第打開,中國人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30多年來,著眼于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著眼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著眼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我們黨帶領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創新精神,衝破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和種種不合時宜的思想認識,大膽變革不適應社會生産力發展、不適應現階段國情的生産關係某些方面和上層建築某些環節,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瑰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的歷史性轉折。與此同時,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以及其他方面的體制改革,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制機制。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13億人口的中國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勢面對世界、擁抱世界,不僅加快了我國的發展,也極大地推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
改革開放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指出,社會主義是個好制度。我們的改革不是要丟掉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要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我們黨從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後又形成並不斷充實完善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30多年來,無論是面對國際風雲變幻還是遭遇國內政治風波,無論面對某些國際勢力的“制裁”遏制還是應對來自社會的、自然的方方面面的風險考驗,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在具體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性質。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我們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既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破天荒地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重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通過加強和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克服市場自身存在的缺陷;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我們既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我們既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對外開放中,我們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又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實踐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七大將改革開放的目的概括為三句話: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是對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本質的深刻揭示。喜看今日之神州大地,放眼當今之世界舞臺,我們黨領導的這場偉大革命實現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統一。
——改革開放創造了我國生産力持續、快速發展的奇跡。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三,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上升為世界第三位。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30年前的“後發展國家”如今被國際社會譽為“最具活力的新興經濟體”。
——改革開放使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我們黨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教育、外交、祖國統一等各個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國情相適應的方針和政策。在當代世界深刻變化、當代中國深刻變革的波瀾壯闊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住了、站穩了。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遭受挫折的情況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告訴世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社會主義有強大的生命力。
——改革開放使中國共産黨以嶄新的風貌重新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正是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憑藉改革開放的舞臺,在科學認識新時期黨的歷史使命的過程中,在深刻體察人民群眾的新訴求、新期待的過程中,在不斷總結改革開放經驗、破解改革開放難題的過程中,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保持了自身的先進性。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明顯提高,自身建設進入新的更高的境界,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得到不斷發展。
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發展起來,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也是一項空前巨大、空前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是在不斷地面對和解決各種矛盾中開拓前進的。今天,中國改革開放的航船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水深岸闊,正好行舟,但也難免有驚濤駭浪。我們取得的成績舉世驚嘆,但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進一步凸顯。例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有拉大的趨勢;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在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的同時,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的同時,一些領域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等等。對於諸如此類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加以審視。不能因為看到了一些消極負面的現象,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就對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産生懷疑,甚至想走回頭路。
要分清我們所面對的矛盾和問題是改革目標取向上的矛盾和問題還是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顯著提高,中國總體上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這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本質方面。當前收入分配領域某些差距的拉大,是在告別普遍貧窮、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基礎上産生的,是黨帶領人民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階段性問題。差距的擴大既有人們勞動貢獻大小、技能高低不同的因素,又有資本、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因素,也有行業壟斷、以權謀私的因素,合理與不合理的成分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該作具體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們黨堅定地把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既鼓勵先進、促進發展,又注重社會公平、防止兩極分化;在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的同時,已經提出並正在逐步完善一系列“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可以預期,隨著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一定可以在中國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要分清我們所面對的矛盾和問題是改革帶來的,還是因為改革措施不到位、不完善所導致的矛盾和問題。中國的改革是從經濟領域首先發軔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們黨越來越重視民生問題,越來越重視教育、衛生和各項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不失時機地推進了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體制機制的改革。今天,中國的教育、衛生以及其他社會公共事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13億中國人民的教育、醫療條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國家用於支持教育、衛生等社會公共事業的財力還相對有限,一些相關的措施還不夠完善、不夠配套,也確實存在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有理由堅信,隨著國家投入的加大和改革的深化,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的目標將逐步實現。
要分清我們所面對的矛盾和問題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中共性的矛盾和問題,還是我國改革開放中所特有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發展和現代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在發展進程中,世界各國所遇到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經濟快速發展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和資源過度消耗問題,貪污腐敗、以權謀私問題,就業壓力問題,等等。我國的改革開放要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走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進程,一些矛盾和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集中。質言之,這些矛盾和問題不是改革開放本身帶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這些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了。重要的是,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黨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致力於建立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一定可以把發展中的種種不科學現象、種種消極腐敗的現象減少到最低限度。
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和問題是為了更加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如果説過去實行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的一招,今後能不能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同樣決定中國的命運。鄧小平同志早就説過:“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如果我們走回頭路,會回到哪?只能回到落後、貧困的狀態。”走回頭路,就會使中國重新回到貧窮落後、僵化封閉的狀態,就會喪失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態勢和寶貴發展機遇,就會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就會葬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很顯然這樣做人民不高興,人民不贊成,人民不答應。
改革開放中遇到的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只能求諸更好更快的發展。如果説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主要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話,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們對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已經大大深化了。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概括總結的“十個結合”,凝結了我黨在改革開放中所形成的科學認識。堅持用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引領和推進改革開放,就能夠保證改革開放方向的正確性,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提高改革開放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開放措施的協調性,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要繼續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最終決定力量,也是解決我們在改革開放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總鑰匙”。必須通過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破除影響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不斷優化國內生産力發展環境的同時,面向世界拓展生産力發展空間。
要繼續通過改革開放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良好的體制保障。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未有窮期。繼續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不懈地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通過改革開放,使我國各個方面體制充分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充分吸收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理論成果,充分吸收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創造活動的新鮮經驗,進一步建立健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體制機制。
要繼續通過改革開放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離不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同時,只有在改革開放這一新的偉大革命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才能深深植根于實踐的沃土,呈現出鮮明的實踐特色;才能與中華民族發展進步要求歷史地貫通起來,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彰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呈現鮮明的時代特色。要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繼續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要繼續通過改革開放激發我們整個民族的創造活力,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其巨大社會效應之一,就在於激發了我們整個民族的創造活力。我們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破舊的體制機制對人的束縛,使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解放出來,在全社會倡導和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風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今日之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光明而美好的前景。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我們預計到2015年,將大慶建成東北地區文化強市;力爭2020年,建成中國石油文化之都;2050年左右,建成國際石油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