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民日報
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詳細]
新聞聯播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詳細]
《求是》雜誌
把城鎮化最大潛力和改革最大紅利結合起來,中國經濟就有長久持續的動力。 [詳細]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共産黨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廣大人民意願,開創和領導的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作為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實踐的領導者,黨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將成為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精神財富。
一、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闢了新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格局的變革調整和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個世紀前的辛亥革命,結束了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為近代中國發展進步打開了大門;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創造了基礎條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征程,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根本性、革命性變化,並對世界格局變革和調整,乃至對人類發展進程産生著深遠影響。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革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變,中國已經成為具有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行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改革開放打破了這種僵化的經濟制度,通過持續不斷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在深刻而廣泛的變革中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創造性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經歷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階段,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中國國情又充滿生機活力的體制機制,形成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管理制度。這使經濟活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提高了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活力,13億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有近150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向全方位開放型經濟的偉大歷史轉變,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地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毅然決然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成為世界上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開國門搞建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外資吸引國和重要的資本輸出國。2010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比1978年增長了144倍,外匯儲備1978年僅有1.67億美元,目前已突破3萬億美元。我國累計建立了163個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簽訂了129個雙邊投資協定,簽署了10個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我們很快推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迅速扭轉經濟下滑趨勢,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中國經濟成為近幾年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我國成功實現了從經濟弱國向經濟大國的偉大歷史轉變,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徹底改變了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在改革開放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裏,國民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開創了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從1978年到2010年,國內生産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39.8萬億元,增長了100多倍,年均增長達10%,是同期全球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收入超過4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財政收入從1978年的1000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8萬億元,國家實力和經濟社會調控能力顯著增強。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具有較高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世界加工製造基地,製造業産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在製造業行業分類的30多個大類中,已有半數以上行業生産規模居世界第一位,220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農業連年增産,用佔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載人航天、大型計算機、高速鐵路、裝備製造、通信設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向創新型國家大步邁進。我們還用較短時間突破基礎設施瓶頸,建設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長足發展。目前,我國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速鐵路通車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和鐵路通車里程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成功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水平的偉大歷史轉變,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的能力明顯提高。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並繼續為全體國民所共享,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1978年到201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68歲提高到73.5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5919元,分別增長了55倍和44倍。我們成功地使近5億人口擺脫了貧困,為全球減少絕對貧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世紀以來,我國已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在校大學生數位居世界第一;城鄉人均住房面積成倍增加,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居民日用消費品供應充足,移動電話、互聯網用戶數迅速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年産銷量躍居全球首位。
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國門初開向主動適應和積極參與世界格局變革調整進程的偉大歷史轉變,以負責任大國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作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與發達國家關係全面發展,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不斷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傳統友誼更加牢固。我們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在很多國際事務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在聯合國改革、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全球氣候談判、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首腦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我國一貫支持和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全球反恐行動和赴遠海護航任務。我們不斷加大對外援助力度,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3億元人民幣,向76個國家提供了優惠貸款,支持項目325個。與此同時,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也在大幅提升,中國倡導的科學發展、和諧世界、互利共贏、包容性發展等理念,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理解與認同,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併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所借鑒。
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證明,中國共産黨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擔當者和卓越領導者
中國共産黨在領導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創造了影響深遠的精神財富。
——我們始終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我們黨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立足於新的實踐和形勢的發展,適應世情、國情、黨情不斷發展變化,著眼于對重大問題的理論思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形成和發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開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我們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作為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我們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打破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一切阻礙生産力發展的體制和弊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我們始終把先進生産力的釋放,作為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作為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根本的任務,作為推動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的關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開拓發展思路,豐富發展內涵。
——我們始終堅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創造條件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最大限度地釋放人的聰明才智。在改革開放中,我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們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激發出人民群眾中蘊藏已久的創業、創新、創造的主動性和熱情,釋放出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形成全民族共同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我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我們始終堅持努力使認識適應不斷變化了的發展實際,正確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舉。我們黨作出了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判斷,提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生産力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國際大勢,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以“三個有利於”作為判斷改革開放成敗得失的標準。世紀之交,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21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定要集中力量加快發展,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新的發展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方針。這些判斷使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抓住發展機遇,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們始終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走出了中國獨特的、成功的改革開放之路。我們黨深刻把握改革開放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注重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係,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係的重要結合點,採取先易後難、由點到面,從局部到全局、分階段有步驟循序漸進推進的方法,既避免了一些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蕩,又使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
——我們始終堅持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把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結合起來。為了保證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我們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高領導和駕馭市場經濟、開放型經濟的能力。我們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既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又注重總結和記取失誤的教訓,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領導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産黨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建設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卓越領導者。
三、中國共産黨領導改革開放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全新的風險挑戰,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使命更加莊嚴
30多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黨領導人民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經歷和戰勝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勝利地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闊步邁進。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我國仍將長期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階段,仍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優勢。
但是,我們也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繼續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一些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新時期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複雜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産黨肩負的責任無比重大,機遇和挑戰交織在一起,這對黨的執政能力是一個新的巨大考驗。
改革開放的成功只能説明過去,面對未來我們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實踐永無止境,改革創新也永無止境。要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作為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有力武器。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一攬子改革開放方案,既要有全局性、系統性、前瞻性和戰略性,又要儘量降低改革開放成本,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確保改革開放成果為人民群眾所共享。要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開創對外開放的嶄新局面。經過30多年成功的發展後,我們要以大國的自信和胸懷,充分吸收和借鑒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謀劃和設計對外開放的新戰略、新佈局、新舉措、新政策,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爭取一個更有利於我國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
在我們黨建黨90週年之際,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不平凡歷程,回望中國共産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我們更加感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我們深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經過幾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中國共産黨一定能夠繼續帶領中國人民,把黨所開創和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繼續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我們預計到2015年,將大慶建成東北地區文化強市;力爭2020年,建成中國石油文化之都;2050年左右,建成國際石油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