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作者: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求是雜誌社政治編輯部聯合調 來源:《求是》 期號:2008年第9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1日 17:47
人民日報
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深入把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詳細]
新聞聯播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詳細]
《求是》雜誌
把城鎮化最大潛力和改革最大紅利結合起來,中國經濟就有長久持續的動力。 [詳細]
開欄的話:
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改革開放30週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對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業。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的30年,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和社會全面進步的30年,是我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和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30年。改革開放30年來,黨和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歷史是繼續前進的基礎,也是開創未來的啟示。本刊從這期起,特設“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專欄,以理論文章、調查報告、典型經驗、回憶思考等形式,力求幫助全黨同志和廣大幹部群眾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巨大成就、成功經驗和前進方向,永遠銘記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豐功偉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總結和回顧我國改革開放30年偉大歷程時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性。2008年4月7日至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深有感觸地説,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實踐充分證明,中央關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海南經濟特區2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指引下,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
一、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南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大局中的重要棋子
海南省位於我國最南端,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也是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海南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是我國熱帶經濟作物、冬季瓜菜和良種繁育的主要生産基地。海南礦産資源豐富,海域油氣資源儲量巨大,居我國各海區之首。海南生態環境優良,素有天然大氧吧、生態大花園、健康島的美譽,是公認的最宜居地之一。
歷史上的海南島長期孤處南海,開發較晚,經濟社會比較落後。建國後,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海南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於其地處國防前線,加上受當時特殊政治環境和經濟體制的束縛,使這顆南海最璀璨的明珠長期未能閃爍出應有的光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相繼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全國改革開放風起雲涌,形勢喜人逼人。海南人民期盼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搭上辦經濟特區的快車,改變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後的被動局面。
海南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獨特的資源、相對獨立的地理區位,特別有利於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利用海南特有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進行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試驗,可以為全國改革開放提供十分有價值的經驗。因此,海南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命運廣受世人關注。從一定意義上説,如果相對落後的海南通過改革開放迅速發展起來,必將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産生更強的示範效應。
如何把海南的命運與我國改革開放大業聯絡起來,把海南辦成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使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全局中的一顆重要棋子,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一直在思考、運籌的問題。1984年元月,鄧小平同志視察廣州,肯定辦特區的路子走對了;同年2月24日,他在北京邀請幾位中央領導同志座談時,強調要開發海南島,並堅定地説,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同志在接見南斯拉伕客人時明確提出:要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經濟特區。
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自此,海南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肩負起改革開放試驗田和開創大特區事業的莊嚴使命。今天,在紀念海南建省辦特區20年的日子裏,回顧歷史,海南人民可以自豪地説,他們沒有辜負鄧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沒有辜負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厚望。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海南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顆南海明珠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閃爍出如此奪目的光彩。
二、與我國改革開放同呼吸共命運,海南經濟特區20年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
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的探索者必須勇於回答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雖然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海南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和歷史性進步,但要在一個經濟社會相對落後的邊陲島嶼開創改革開放大業,必須不斷解放思想,特別是要進一步衝破有礙經濟社會發展的固有觀念的束縛,敢想、敢闖、敢為天下先。
1988年9月,海南省第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産力,開創海南特區建設的新局面。這次黨代會有兩個亮點特別引人注目:一是提出要實行更加開放的經濟政策,重點研究和制定有利於境外人員、外匯、貨物進出自由的各項具體政策;二是明確提出發展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並把這個目標寫進黨代會報告。這在全國尚屬首次,充分顯示出海南經濟特區排頭兵的風範和氣魄。從此,海南展開了一系列在全國率先改革開放的試驗。海南經濟特區第一輪開發建設浪潮,使其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1992年,海南經濟特區抓住鄧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談話發表和黨的十四大召開帶來的機遇,創造了海南開發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1992、1993兩年,經濟增長速度高達40.2%和20.9%,人均GDP第一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第一步發展目標。
但是,海南的改革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實現第一輪蓬勃發展後不久,即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全國全方位開放格局的形成和國家對特區政策的調整,海南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迅速弱化,尤其是房地産泡沫的出現,導致經濟發展在一段時間內跌入低谷。
面對出現的曲折,在沉重的反思中,海南人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定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形勢、統一思想的基礎上,省委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産業結構的發展新思路。按照這樣的思路,海南率先進行了企業審批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産權制度改革、公路規費管理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並提出“一省兩地”(即把海南建成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熱帶海島度假旅遊勝地)的重大産業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符合海南實際的經濟發展之路。
低潮中的跋涉沉重而艱難,除卻浮華後的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就在人們認為海南經濟特區優勢正在逐漸失去的時候,海南人深化改革開放的探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全國提前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創造了海南經濟特區的體制優勢;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熱帶高效農業和旅遊業成為支柱産業,新型工業、熱帶高效農業、熱帶海島旅遊業“三足鼎立”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初露端倪,經濟建設從恢復性增長向穩健發展轉變。199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完善、積極實施“一省兩地”産業發展戰略,並在全國首次提出和實施生態省建設戰略;2000年,海南農村開始了以“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為主題的文明生態村創建試驗。經過幾年努力,海南的經濟發展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向穩健發展的轉變,初步構建起具有海南特色的産業結構,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産,處置積壓房地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當新世紀的曙光來臨時,海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在新的起點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進入21世紀,面對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形勢,海南廣大幹部群眾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推動著特區的改革開放事業。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設立,打開了海南在更高層次上對外開放的窗口;2003年以來,省委在“一省兩地”發展戰略基礎上,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新型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批技術資金密集型産業崛起,拉動海南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生産總值連續幾年以兩位數增長。
在經濟建設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時,海南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同步發展,成績顯著。大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熱情和能力不斷提高;依法治省穩步推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逐漸提高,幹部群眾的法制意識大大增強;平安海南建設紮實推進,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宣傳思想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文化體制改革紮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日益深入,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海南各級黨委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深入人心,轉化為各級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和政策措施。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順利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
在20年改革發展中,海南經濟特區努力發揮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窗口”、“排頭兵”、“試驗田”的作用,取得了大量寶貴經驗,特別是在全國創造了多個“率先”:率先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進行省級機構改革試驗;率先實行省直管市縣的管理體制;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費改革,實現“一腳油門走到底”;率先實行企業註冊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施醫療保險制度綜合改革;率先實施國有資産委託運營改革;率先實行糧食和生産資料價格市場化改革;率先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
新一屆海南省委牢記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的要求,牢記溫家寶總理把海南建設成為“綠色之島、開放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的期望,在推進改革開放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立洋浦保稅港區,樹起海南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又一個里程碑;積極籌建海南國際旅遊島,努力推動海南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農墾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將成為海南新的增長極;深化省直管市縣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賦予市縣更大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增強縣域發展活力;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一批文化企業集團初顯生機活力;金融改革頻出亮點,無抵押小額信貸模式首次在海南試點,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試點項目全面推開,全國首個婦女聯保貸款試點在瓊海啟動;2007年,西環鐵路全線通車、東環鐵路開工建設……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展現的生機,為國內外所矚目。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探索中,海南確立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目標。
三、海南經濟特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寶貴經驗
海南經濟特區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之路。
海南省委始終堅持教育廣大幹部群眾要充分認識到:在特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在特區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是為了更好地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建省辦特區20年來,不論是處在經濟蓬勃發展期,還是暫時處於低谷期,省委都要求幹部群眾認識到,特區的改革開放事業既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因發展順利而驕傲自滿、停步不前,更不能因一時的挫折而喪失信心、放棄改革,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不移地把海南的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2007年,在省第五次黨代會上,省委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響亮地提出了重塑特區意識、重振特區精神、再創特區輝煌的口號。就是要在體制創新上有新突破,在對外開放上有新舉措,在艱苦創業上有新作為,在搶抓機遇上有新成效。換言之,就是要依託海南特殊的區位、環境和資源等各種優勢,以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艱苦創業和搶抓機遇的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努力開創海南經濟特區發展的新局面。這一口號的提出,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幹部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改革開放事業全面推向前進的信心和決心。
廣大幹部群眾對於如何走出一條適合海南實際的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道路,有著自己切身的感悟。
一是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敢於探索,敢於在“特”字上做文章。20年來,海南的幹部群眾一直在尋求“特”,創造“特”,突破“特”,發揮“特”,保持“特”,發展“特”,進而不斷調整、完善發展思路,不斷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終於形成了一個科學的、完整的、經過實踐檢驗適合海南實際的發展戰略體系。
二是始終注意保護生態,把保護生態當作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生態省建設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構建了整個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框架。
三是始終關注民生,特別是關注農村的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著力建立解決民生問題的長效機制,省第五次黨代會將此概括為“改善民生、發展民主、保障民安、凝聚民心”,系統規劃了海南未來發展的科學道路和宏偉藍圖。
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改革開放30年和建省辦特區20年來巨大成就的激勵下,海南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當前,廣大幹部群眾正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決心按照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進一步創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創優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績。
(調研組成員:周文彰 夏偉東 常光民 李星良 郭志民 楊紹華 羅素英)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 追究責任
我們預計到2015年,將大慶建成東北地區文化強市;力爭2020年,建成中國石油文化之都;2050年左右,建成國際石油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