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以政策紅利凝聚脫貧合力

特約評論員斯遠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8部門聯合開展2020年消費扶貧專項行動。行動方案要求,打通在消費、流通、生産各環節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積極開展産銷對接,切實解決貧困地區農畜産品滯銷問題,多渠道促進貧困地區旅遊服務消費,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農産品銷售和貧困群眾增收帶來的不利影響。

  通過積極的消費實現産銷對接,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增收脫貧,確實是一條扶貧的好路徑。近年來,國家一直在積極推動消費扶貧。早在2016年11月,國務院扶貧辦等15個部門就出臺了《關於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提出每年以扶貧日為時間節點,組織有關電商企業和網絡平臺,集中購買貧困地區土特産品。

  時至今日,在政策和企業的雙重支持下,全社會已經形成了消費扶貧的共識,很多貧困地區已經通過消費扶貧受了益。然而,當前一些地區在消費、流通、生産等各環節仍存在諸多痛點、難點和堵點,只有將之打通,才能徹底釋放消費扶貧的政策紅利,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磅薄動力。

  這中間,産銷對接難是困擾農産品銷售的一個老問題。而在對接難背後,其實是農業生産與社會消費的信息不對稱,即當生産缺乏目標性,只是“自顧自”生産時,必然會出現過剩。這就要求有關各方,除了積極幫助農民銷售産出之外,還要把幫扶的關口前移,從生産環節開始介入,以“訂單式”預約生産引領消費扶貧。此舉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促進農民增收,更在於促進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具體而言,既要在鄉村積極培育農業合作組織,從而實現規模生産、壯大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又要打通信息堵點,將農戶、農村更好地納入市場體系,使其真正成為經濟社會消費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樣,也利於加快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

  其次,流通也是一個難題。目前,通過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提升到95%以上,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8%,這無疑有效提升了農産品流通的基礎設施條件。而國內幾大電商平臺也逐步意識到,農産品上行已經成為擴大潛在消費的重要“戰場”,打通農産品上行的“最後一公里”,已是迫在眉睫。

  事實上,隨著電商的普及,消費扶貧已成為普通的消費行為。人人可為,人人也樂為。這無疑會在擴大社會參與的同時,發動城鄉居民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合力。

  此外,服務消費也要跟上。一是讓農民走出去,參與到復工復産之中,各地不要人為設限,而要主動作為,幫助農民工與企業順暢對接,幫助農民實現增收。二是要逐漸啟動旅遊,尤其要提升貧困地區的旅遊服務水平,讓消費者走進去。隨著疫情的緩解,包括貧困地區在內的旅遊服務業,將會逐步升溫、恢復往日的景象。

  扶貧重在“扶志”“扶智”,與簡單的給錢給物相比,消費扶貧有利於貧困地區形成特色産業,也有利於貧困戶的自我發展。假以時日,通過消費扶貧,必將會把城市與鄉村緊緊連接在一起,廣大貧困群眾也一定能夠早日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一起共享國家改革發展成果。(特約評論員 斯遠)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