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70年前,我們的國家貧窮羸弱,一窮二白;70年後,我們的國家偉大富強,經濟騰飛。中國鐵路在這70年時間裏的發展和變遷,也見證著中國的滄桑巨變,創造出了一張張閃亮的中國名片,為祖國書寫了一頁頁輝煌的歷史篇章。
“山川錦繡千千萬,何時怡情悅目遊。”從古至今,人們對大好河山的嚮往從未停止。奈何在交通極度不發達的古代,看遍大好河山只能寄情于詩句之中。而現在的我們,得益於發達的高速鐵路網,可以隨時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階段,194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共達2.18萬公里,能夠維持通車的僅有1.1萬公里。那個時候的中國鐵路,仿佛是齊白石的《夕陽歸牛圖》,只有寥寥數筆。大多數城市之間沒有相互連接的鐵路線,那時候的人們嚮往坐上火車,到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先後興建了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密切了祖國內地與偏遠地區的聯絡。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全國鐵路建設初獲成果。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增長到5.17萬公里。雖然當時普遍運行的綠皮車又慢又臟,從瀋陽到福州要近40個小時,甚至於在春運、國慶等節假日期間會出現用棚車代替客車運送旅客的情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遠程出行需求。
直到2004年,國家批復《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我國鐵路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十多年來,京滬高鐵、京津城際、京廣高鐵等一條條鐵路線的開通運行,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鐵路發展的紅利。2018年,全國鐵路發送旅客33.7億人次,比改革開放初期增長311%。同時作為時代記憶的綠皮車時代也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光鮮亮麗的復興號動車組,它們猶如一條條騰飛的巨龍馳騁在祖國大地上。現在,通過高速鐵路已基本可以實現用一天時間從南到北,體驗四季春秋。網絡購票、高鐵餐飲、人臉識別、候補購票等新技術的普及,不僅節約了旅客購票所花費的時間,還增加了乘車舒適感,極大方便了旅客出行。
壯麗70年,中國經歷了滄桑巨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鐵路70年,緊跟時代腳步,實現闊步飛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鐵路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始終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繼續砥礪前行。(特約評論員 王傲冉)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