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還需要做什麼?

央視網評論員劉波

  近來,頻繁出現的一個熱詞非“垃圾分類”莫屬。就在大家熱議這個話題的時候,也發生了一件令人憤怒的事。近日,上海某小區33歲女子葉某,在不分乾濕垃圾隨意丟棄時,被志願者勸阻並請她分類垃圾再投放。葉某不聽勸阻還動手打人,結果被處以拘留三日的決定。在批評葉某行為過激的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垃圾分類道阻且長。

  提高人們對垃圾分類重要性的認識。垃圾分類,人人有責,應從自身做起。當垃圾分類被提上了日程,並被民眾高度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説,折射出我國飛速發展和物質極大豐富。有人曾打過一個比喻:過去人們把糖尿病稱作富貴病。在人們食不果腹,終日勞作的情況下,這個病對許多人而言遙不可及。而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結果這個富貴病就找上門來。垃圾也是一樣,過去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所有的東西重復使用和循環利用率極高,生活垃圾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沒有被垃圾問題所困擾。而今,隨著物質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也就應用而生了。

  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産生,考驗著人們的社會責任和文明程度。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了,隨之而來的是不經意産生的垃圾。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一次性用品的身影,這些即時消費隨之産生的垃圾既是對資源的浪費,也是對環境的污染。垃圾的處理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難題。垃圾分類是目前進行垃圾治理的首要舉措。為了減輕垃圾處理的壓力,看似繁瑣的垃圾分類也許是個開始,它讓丟棄不再那麼輕易,也讓我們意識到每一件商品都是人力和物力的結晶,亦會對我們的物質環境産生實際的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這應是垃圾分類政策的最終落腳點。

  垃圾難題已引起不少人的憂慮,公眾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垃圾分類大討論。在上海出臺法規實行強制垃圾分類後,北京的垃圾分類立法工作也提上日程,其他城市也相繼出臺獎懲辦法加強垃圾分類的治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願意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人越來越多。只有從自身做起,採取切實行動減少廢棄物的産生才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從國家層面也要建立起零浪費的循環利用經濟,不僅需要生産者和消費者改變慣常做法,更需要制定具體政策並加以落實。(央視網評論員劉波)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