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截圖吃霸王餐”背後的錯上加錯

特約評論員卞離石

1

  有句“雞湯”是這麼説的: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但現實中,就是有人“靈機一動”,甚至把孩子的錯誤當作了自己的“生財之道”。

  據報道,馬先生在南寧市一所中學附近開了一家美食店,前段時間他發現該校一名高中生利用微信支付成功的截圖,在沒有付款的情況下在店內就餐。該學生承認,從去年6月開始,自己和另外9名同學已多次利用這一方式到店裏用餐。馬先生向這10名學生提出了每人5000元的賠償,但與學生家長協商未果。5月4日晚,馬先生向轄區派出所報案。目前,經雙方協商,10名學生每人賠償2000元。

  或許,在馬先生看來,那些高中生顧客平時拿著假的“微信付款截圖”在自己店裏混吃,“自己經濟損失很大”,要求他們作出賠償也是應有之義。再往深裏説,這種行為實質上就是“詐騙”,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到了一定的違法程度,“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自己要求他們每人賠償5000元,把這件事“私了”,也算是慈心發作,“網開一面”了。

  這幾位高中生來“騙吃”不假,造成了經濟損失也不假,到底有多少損失,應該給予的賠償金額應該是多少?這每人5000元的罰款是怎麼得來的?如果合情合理,想必也不會出現和家長協商未果的局面。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作為經營者主體,如果不是照價賠償的話,這種懲罰的力度和依據從何而來,而不能單憑一時的衝動感情用事,只有有法可依,才能讓處罰合情合理。對於這幾位高中生利用微信付款截圖吃霸王餐的所産生的費用,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頂格”也不過1000元罰款,而馬先生張口要求每人賠償5000元,加在一起就是5萬元,顯然不是小數目。馬先生可曾知曉,法律上有個“罰過一致的原則”,就是懲罰須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另外馬先生曾經調取過監控視頻,發現“吃多付少”的“賴賬”學生先後60多次到他店裏就餐,按每份20元左右計算,共計上千元。所以這個罰款的規定是否在店裏有過明確的告知?而即使有這樣的告知,這樣的超出原價幾十倍的罰款是否合理合法都有待商榷。另外對於這些連一餐20元左右的餐費都要騙的學生,他們是否有這樣的經濟賠償能力?

  或許,對於馬先生來説,自己要求“賠償”,完全是“家務事”,自己家裏發生的事,自己可以決定“私了”。但是,馬先生也應清楚,老闆並不是執法者。以治安管理處罰為例,法律明確規定,“對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定的,不予處罰”等,也就是説,只有公安機關才是執法者,才有權力“居間調解”、決定處罰。

  其實,跳出法律的窠臼看,馬先生的所作所為似乎也太不近人情。誠然,孩子們騙吃騙喝確實不對,自己開店掙點辛苦錢也不容易。但是,作為一種懲戒,最好讓懲罰的力度控制在合理區間。作為學生,他們的人生道路還很長,做錯了應該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埋單,也是在幫助他們成長,但是如果用力過猛,讓他們看到的不是自己本身的錯誤,而是變相為另一種的“敲詐”。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有欠公允。作為每一個社會上的成年人,對於孩子們犯錯,更應該拿出一點兒胸襟,將心比心,小懲大誡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遠比這樣的高價索賠對這些孩子來説更有教育和幫助的意義。(特約評論員 卞離石)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