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75歲的張耀先患有中風43年,是張仕銀定期回訪的對象。每次張仕銀打電話説要過來,張大爺和老伴兒就高興地在家門口盼著,見著張仕銀就像是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又是搬凳子,又是倒茶。
78歲的閆友定,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下肢已被整體切除,曾得到張仕銀的搶救。他和老伴兒説:“我的兒女都不在身邊,要是沒有你的照顧,我不可能還活著啊”,“是你們給了我們活著的勇氣”。
71歲的退休工人易普高因為對健康狀況很自信,沒聽張仕銀的勸告,一年中三次風。之後,他滿面愧意地對張仕銀説:“我那時候,的確是看不上你們那裏,但是現在我再也不能有那樣的看法了。”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這是何等神聖的職責!為醫者當以善良為本。像張仕銀一樣樸實善良、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紮根基層的醫生是百姓的福氣。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門服務、主動服務”的模式對我來説,確實是就醫習慣的一個巨大轉變,不過這是一個進步,值得鼓勵。
空巢老人的健康不容忽視,人老了容易體弱多病,也經不起折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便民親民的服務機構比大醫院更適合他們。
“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説的多好啊。每年進行體檢,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才能免去更大的身體痛苦和更多的金錢消耗。
希望醫生不再為多開處方、多開檢查單,去多拿提成、多拿績效工資而算計病人。張仕銀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為其他醫生做了榜樣。
一個正高級醫師,不圖名利,專心治病,而且不怕麻煩,上門服務。如果我們的醫生都向他這樣,醫患關係還會如此緊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