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4月1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舉行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就“定義幸福與幸福社會”展開討論。姚明稱,幸福就是在上限與底線之間,底線從社會角度來説更多是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之類的東西,上限是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控制自己的慾望。 [互動入口 ]
幸福是動態的、無償的的主觀感受,是“我”覺得幸福,而不是別人覺得你是不是幸福——小時候,幸福是一種得到;長大了以後,幸福就是實現目標。成熟了以後,幸福就是領悟到不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的心態。
幸福需要安全感,而安全感不僅僅是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更重要是制度安全。北京年輕白領沒有安全感,某種意義上是因為他看不到未來能有希望變成社會更高階層的一員。而移民往往會有局外感,或者過客感,這種東西都是在轉型社會當中制度上帶來的不安全的感受,而這些也會給幸福感體驗帶來非常大的落差。
人人充滿尚德,家家安居樂業、充滿創新創造,充滿人文關懷,最重要一條是進行社會保障,一個政府最基本的職能就是滿足市民最基本的需求。社會保障另外一個方面,確保每個人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有比較好的就業,居民收入能夠穩定增長。安全也是社會保障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會治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