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在距北京奧運會開幕一年倒計時的時刻,經過民族情懷的包裹,饒毅回國被賦予了“中國夢”的色彩,甚至被與錢學森和郭永懷的回國相提並論。他自己也自覺或不自覺地為這樣的情緒添柴點火——饒毅決定放棄美國國籍。此舉甚至引起《紐約時報》的重視,該報以饒毅和施一公為對象,對中國科學家回國潮進行了報道與點評。

      看起來,饒毅已經習慣了美國式的直接。但實際上,在一片喧騰之時,他也在默默做著自我估量。“當時對回國後可能面臨的狀況想到了一點。對於中國人在背後的小動作沒想到有那麼多。我覺得人應該有自尊,不應該那麼過分。”回國四年後,他坐在記者對面回憶當初。

      很明顯,這個平日裏以研究果蠅、小鼠“打架鬥毆”和“求偶、失戀”為樂趣的科學家,很難徹底弄清中國的科學同仁們是如何爭奪資源的。此次院士評選的落選,在他自己看來“就是一個例子”。

      實際上,面對一個相對封閉又極度專業化的科學領域,院士的入選與落選,外界很難對原因做出清晰的判斷。中科院對媒體稱,“饒毅落選的具體原因不是很清楚。”而在饒毅本人看來,這是一次系統性的警告。“如果你看名單上排名誰在前、誰在後就會知道,對有海外做教授經歷的是全面打壓,不止我一個。”他説。

      對於院士評選的制度,饒毅的態度與外界想象的不同,他説,“我並不想徹底否定院士制度。它的存在有它的道理,而且還要存在很久。”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