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物價高不高從來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收入而言,物價比較的目的也是為了反映負擔,因此不能忽視收入水平。

      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一個畢業一兩年的普通公司職員的月薪大概3000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2萬元左右,這絕對不是中國大學畢業生的一般工資水平。美國本土各州的貧困線大約是17000美元/年,折合人民幣約12萬元/年,平均每月就是1萬元。這在中國絕不會是貧困線,而是比較富裕階層的標準了。另外,美元誕生100多年以來,美分仍然是最基本的貨幣單位,而中國的“分”早已成了稀罕物,中國的物價上漲之快從此也可見一斑。美國物價穩定,中國物價高漲,居民收入相差巨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只簡單地比較兩國的商品價格顯然有失公允。

      2010年美國GDP達到15.6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為6.5萬億美元,美國人均收入達到4萬多美元,中國人均收入僅為3000多美元,兩者相差十多倍。我們的平均收入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卻承受着更高的物價水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不是正常現象。不妨做個假設:按照GDP增長必然伴隨物價上漲的理論,當中國的GDP達到15.6萬億美元、人均收入達到4萬多美元,到那時,中國的物價又將達到什麼水平?與美國現在的物價相比,恐怕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根本沒法比。

中國物價高原因在稅負重、費負高

      不管是“洋品牌”還是“中國製造”,在中國的售價高於美國,正如專家所言,這主要與我們的稅制有關:我國的稅收以間接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為主,商品被層層加稅,所含稅賦畸高,價格自然較貴。其實,除了稅,在中國流通的商品還“附加”了各種各樣的費:在商品運輸環節,物流成本畸高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在商品銷售終端,進場費、攤位費之類的費用多不勝數,“灰色成本”則是“公開的秘密”。每一項針對商品和商家的亂收費、亂罰款最終都會攤進商品價格,由消費者承擔。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物價高於美國,絕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它還與整個社會的法治大環境有關。

      這説明,中國的物價水平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一在於通過稅制改革以減輕商品的稅負,二在於通過規範市場以減輕商品的“費負”。道理一直是簡單明了的,關鍵在於有關方面願不願意這樣去做。財政部網站9月13日發佈消息稱,今年8月份全國財政收入達到7546.37億元,同比增長34.3%。財政收入逐月、逐年“飄紅”,正是以商品稅負繁重、價格畸高以及老百姓購買力下降、生活質量受影響為代價的。


          中美物價水平到底該如何對比?對此,曾在美國經濟學會任職的周春生認為,國家物價水平很難通過簡單的價格對比出來,單純的數字對比意義並不很大。兩個國家的物價對比應該至少包含衣食住等四個方面,同時還要保證品質一致這一前提。

          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提出,物價對比應該主要對比三個方面:首先,物價與收入比的相對數對比比簡單的價格絕對數對比要客觀。一個國家的物價絕對不能孤立看待其高低,必須與國內居民收入對比,才能真實反應百姓對物價的承受能力。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以下北京與紐約物價收入比。美國2010年人均收入大約為5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32萬元;北京2010年城鎮居民年人均收入29073元(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是13262元)。紐約耐克運動鞋一雙最高為832元人民幣,北京為2000元人民幣,與人均年收入相比較:紐約為0.26%、北京為6.9%,北京是紐約的26.5倍。紐約房租CBD附近一居室最低為6400元人民幣,北京為3000元人民幣,與人均年收入相比較:紐約為2%、北京為10.3%,北京是紐約的5倍。紐約豬肉價格每公斤最貴是45元,北京為40元,與人均年收入相比較:紐約為0.014%、北京為0.14%,北京是紐約的10倍。從北京與紐約的物價收入對比看,北京遠遠高於紐約。

          其次,應該比較物價變動指數,即CPI漲幅情況。這樣才能看出物價漲幅對居民的影響程度。中國上半年物價同比漲幅在5.4%,7月份高達6.5%,8月份仍在6.2%高位。8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維持在3.6%,核心通脹率為1.8%,這已經創出了新高。從8月份看,中國物價指數高出美國3.6個百分點。

          最後,最應該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剛性需求價格對比。那就是:吃穿住行用日常消費品。在這些消費品中無論低中高檔中國都貴過美國是不爭的事實。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