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新政百日,隱憂並未破除


        4月17日,在房價的狂漲中,被稱為“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政策——新國十條出臺,經過百日洗禮,調控成效初見,交易量明顯下跌,但房價卻依舊堅挺,坊間盛傳“樓市調控將結束”、“第三套房貸開閘”等消息,雖然相關部門都作出了緊急澄清,但對調控政策夭折的隱憂卻在慢慢的發酵,當初的“重拳”是否已近淪為了“花拳”?[詳細>>]
       百姓的觀望,專家的口水,坊間的謠言,政府的表態,開發商的死扛,炒房客的糾結,股市的震蕩攪成了一鍋漿糊,房價的未來走勢如何?政府調控還會不會繼續?在撲朔迷離的環境下,沒人能給未來下一個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政府如果管不好房價,失去的將是民眾的信任!

專題推薦
百日觀察:各方博弈下的隱憂

民眾: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巨大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房地産市場數據表明,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4%,漲幅比4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6月漲幅比5月縮小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雖然目前購房者的觀望情緒空前,但房價下跌仍在“猶抱琵琶半遮面”,與購房者的預期形成鮮明對比。對近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更多的人認為房價鬆動不明顯,遠沒有降到購房者心中合理的位置。[詳細>>]

中央:“控房價”與“保支柱”的兩難

       在高房價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時候,房地産作為我國經濟重要支柱産業的位置卻從未動搖過。房價高企可以刺激投資,但同時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造成收入分配嚴重失衡,更為嚴重的是,這也給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帶來破壞。但是如果房價降低了,老百姓是買得起了,相應的就會削弱或減少房地産業發展的能力,這對國家來説是個兩難問題。[詳細>>]

地方:各地細則鬆緊不一,態度曖昧

       在中央的房地産新政出臺後,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細則。通過對這些細則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其明顯出現了定調不一的情況,正是因為不少地方政府政策本身表現出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加深了市場的迷茫,使樓市的短期走勢受到了明顯的影響。[詳細>>]

開發商“不差錢”:死扛到底

       2009年81家A股房企預收款收入同比增速達到106%,創下近四年最高水平,為今年開發商業績奠定良好基礎。即使維持現在的市場情況,再撐3-6個月問題不大。[詳細>>]
       另外,房企“扛得住”是因為“摸清楚”了政策調控的背後隱藏真相。一是之前的政策調控週期和實施政策時間及對樓市産生真正效果時間保持不長。二是地方政府為考慮GDP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及增加財政收入等完成推地計劃,一般會採取“有保有壓”的策略,並且在“合適”的時機“放鬆”政策調控。[詳細>>]

銀行"放水":已被樓市綁架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真正需要關注和下決心解決的依然是以高房價為代表的資産價格泡沫。如果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輕易放棄調控政策,既不嚴肅,也缺乏歷史的擔當。一旦全國銀行都悄然放水,房地産再次迎來一次可怕的報復性反彈,不僅政策的公信力將嚴重受損,中國經濟將真正被房地産帶入萬劫不復的危機。[詳細>>]

投機者:炒家未死 投機常在

       他們是最普通的溫州炒房團,他們是最著名的樓市風向標,他們是資本的代言,他們對樓市走勢有著天然的敏感,即便在最嚴厲的房産政策之下,在調控一線的上海,他們依然能找到資本升值的空間。[詳細>>]

背後是地産綁架中國經濟的困惑

地産利益集團能量強大

       房地産利益集團又是中國當前社會發育最成型、活動能量最大、引發的社會反感最強烈的産業利益集團之一。這個集團的核心力量是房地産行業和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的一些主管官員,加上房地産行業協會組織共同構成了該利益集團的中堅,一些媒體和學術機構則構成了這個利益集團的外圍。近年來,房地産投機者的參與日益深入,形成了房地産利益集團的一大發展趨勢。[詳細>>]

調控連續上演“狼來了”的故事

       在中國房地産界,有一個幾乎已經形成共識的定律,那就是中央政府每次調控房地産,房價就會飛漲,所謂“調控調控,越調越恐”。的確,縱觀2003年以來的樓市調控政策,“八年抗戰”的結果是越調越漲,如同“狼來了”的故事,講多了,最終就沒人信了。[詳細>>]

堅持房地産“經濟支柱論”不動搖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曾經對房地産業表過態,房價高漲帶來了社會對房地産泡沫的擔憂,但房地産作為我國整個經濟重要的支柱産業一點也不能動搖。因為關聯度高,不但不能動搖還要進一步發展。[詳細>>]

調控樓市,政府還有很多事要做

土地制度不改革,調控難見成效

       儘管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土地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但土地制度的不健全會人為地加劇土地供給的稀缺性、壟斷性和供需矛盾,從而給人們一種預期,似乎有“可以長到天那麼高的大樹”,地價、房價可以無休止地漲下去。非理性的預期加上投資者的盲目、從眾、癡迷和瘋狂,會推動房價偏離其實際價值,這就為泡沫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條件。[詳細>>]

房産稅:最後的“殺手锏”未出

       目前市場對房産稅改革的預期主要是強調了房産稅抑制投機、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功能,但房産稅還具有調節居民收入分配和完善地方稅收體系的功能。[詳細>>]

保障性住房建的還遠遠不夠

       房地産領域出現目前如此尖銳的矛盾,核心在供給上,即保障性住房供給嚴重不足。新加坡全民可申請“組屋”,我國香港50%以上居民住政府廉租房,而我國90%的住房解決靠市場供應。今天要解決過去房地産戰略的失誤,關鍵是痛下決心,彌補欠賬,大力供應保障性住房。[詳細>>]

地方政績觀未擺脫“唯GPD論”

       由現有地方經濟目標的實現與地方政績考核制度約束關係所決定,就此輕易就能發現在過去相當一段時期裏,由於房地産行業的發展可以拉動近60個相關産業的增長。因而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自身政績的需要,幾乎可以説是竭盡全力推動房地産行業的繁榮。真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就必須首先要割斷地方政府與房地産行業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關係。[詳細>>]

空置率難産是對調控的軟抵制

       空置率是中央判斷“要不要接著出臺更嚴厲政策”需要依賴的很關鍵的數據,權威部門曖昧的失語,很難不讓人擔心是出於對房産商的掩護。通過雪藏空置率數據,來混淆調控的視線,這樣的失語,實質是對調控的軟抵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