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比偏低
從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報酬佔比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間,統計口徑的調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慮這一因素,勞動者報酬佔比偏低、下降過快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影響了居民消費的增長。近年來我國儲蓄率持續上升,主要是企業儲蓄上升的結果。企業儲蓄率1992年為13.3%,近年超過20%。對於居民來説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費相對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對下降了。
從國際比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國勞動者佔比明顯低於發達國家,而企業盈餘則明顯高於發達國家。世界重要經濟體的勞動者報酬在GDP中的份額近年一般介於50%到57%之間,比我國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個百分點。而這些國家的企業營業盈餘介於20%~25%之間,比我國31.3%的水平低6~11個百分點。
收入分配不公平導致收入差距明顯偏大
城鄉間、行業間、人群間收入差距擴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問題比較突出,也是我國當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城鄉差距是導致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1.86倍,2007年時達到3.33倍的高位。這説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鄉差距問題。
行業間收入差距問題日益突出。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各行業間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除了行業特徵和技術密集等合理因素外,當前我國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壟斷因素導致的。
二次分配的收入調節效果不明顯。1990~2005年基尼系數從0.35上升到0.45,2008年進一步上升到0.48。最高20%的收入組的收入相當於最低20%收入組的8.3倍。這説明二次分配既沒有在總量上改善居民的收入狀況,也沒有在結構上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
公共服務支出在政府總支出中佔比偏低
國際經驗表明,隨著一國發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現逐步上升趨勢。特別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階段,隨著居民消費逐步由耐用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公共服務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將顯著提升。以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三項主要公共服務為例,國際平均升幅達到13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支出保持相對穩定,而醫療和社會保障支出分別大幅增加了4個和10.7個百分點。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政府公共服務支出佔比將逐步趨穩。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