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北京:擬通過“租房置換”方式推行以房養老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14日 0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為破解養老難題,全國各地一直在探索新的養老服務模式。廈門自2009年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為居住在家中的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和特殊困難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圖為9月9日,在廈門市蓮前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站裏,日間托老中心工作人員在教63歲的蘭祿全老人使用按摩理療椅。新華社發

  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我國明年將試點“以房養老”,讓老人沉睡的不動産“動”起來。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昨天向記者透露,國務院已責成保監會&&制定“金融養老”相關政策,明年一季度出臺具體政策。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昨天頒布,“意見”提出“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詹成付表示,以房養老在國外較為普遍,國內剛剛起步,如果試點成功,將為解決老年人養老資金問題指出了一個前進的方向。

  此外,“意見”提出,各地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也要適當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記者獲悉,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各種登記費、手續費、審批費、城市污水處理費、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等。詹成付雖然沒有具體説明建一個養老院到底要交多少費,但是他坦言“對於民間機構而言,成本太高,負擔不起。”

  “意見”提出,公辦養老院要充分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的“三無”老人和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政府舉辦的養老院要實用,避免鋪張豪華。企事業單位向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捐贈可抵稅。針對一些公辦養老院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的現狀,詹成付透露説,民政部正在制定“關於公辦養老院改制試點的通知”,將“專門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院轉制為企業,從而失去“事業單位”的保護傘。

  意見提出,各地新建小區必須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已建成小區要限期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開闢養老服務設施,不得挪作他用。社區醫院要進入養老院、社區和家庭。對養老院內設的醫院,符合醫保和新農合的可申請納入定點範圍,入住的參保老年人按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各地還要完善醫保報銷制度,切實解決老年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據了解,目前北京市400多家養老院中,有30余家實現了老人看病醫保報銷。

  ■本市政策

  北京即將出臺以房養老政策

  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針對國務院提出試點“以房養老”政策,北京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昨天表示,北京市即將出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對於“以房養老”的相關政策,將通過推進“租房置換”的方式來進行。

  記者獲悉,“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産權房抵押給金融機構,以定期取得養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而“租房置換”則是通過出租房屋獲取租金,最終通過租金收入來入住養老院。“目前,老人的房産還是一個沉睡的資源”,北京市民政局表示,“租房置換”是對“以房養老”形式的一種拓寬,既可以加強對房産資源的利用,還可以避免老人對丟失房産的擔心。

  ■新聞背景

  老年人今年底預計超2億,養老院床位僅400多萬張

  個別城市 養老十年等一床

  據民政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佔總人口的14.3%,預計在2013年底突破2億,但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底,我國建成的各類老年服務機構為4.4萬個,擁有床位416.5萬張。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與養老服務設施發展緩慢,形成鮮明對比。

  養老院“十年等一床”

  有個別城市的養老院排隊等床的人要排到10年後甚至更長時間。而在“一床難求”之下,“銀發一族”還面臨著異地生活遭遇種種不便、商業養老保險水平較低等諸多困境。

  多年來,養老院一直面臨著公立機構“一床難求”、私立機構價格高昂的局面。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位社會福利界的全國政協委員曾向新華社記者介紹了一組數字:北京市首屈一指的第一社會福利院有養老床位1100張,只向擁有北京市戶籍的老人開放,而排隊等待入院人數超過1萬人。以此計算,即使是一年輪換一次床位,進入第一社會福利院也需要十年時間。

  多位順利進入公立養老院的老人也坦承,自己是通過家人找關係、打招呼才得以入住的,身體健康、神志清醒也都是加分條件,最好是老兩口一起入住。“如果健康狀況或者精神狀況不好,就算托關係,有的養老院也不太願意收。”

  夕陽市場朝陽前景

  供需懸殊的現狀預示“夕陽”市場蘊藏著“朝陽”前景。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王素英介紹説,到2020年,我國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將顯著提升,每千名老年人養老機構床位數將達到35張至40張,養老服務設施將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鄉鎮和60%以上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就業崗位將超過1000萬個,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由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編寫的我國第一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根據推算,居家養老服務業中上門做家務和“老年飯桌”的年銷售額有望分別由2015年的992億元和645億元,增加到2050年的3261億元和2121億元。

  王素英錶示,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是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這將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釋放養老服務消費需求,在我國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把服務億萬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産業,使之成為調結構、惠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業內解讀

  政府不再包辦養老服務

  社會資本將“唱大戲”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業內人士指出,意見的出臺,釋放出了政府要打破“包辦”格局,讓社會資本在養老服務市場中“唱大戲”的強烈信號。

  求解民辦養老機構“用地難”“運營難”

  “政策一大堆,落實難到位”,是不少民資養老機構在創立、運行中面臨的窘境。民資介入養老機構不但飽受土地難尋的困擾,中央和地方都有明文規定的水、電、煤、熱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難見落實。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國務院此次出臺的意見,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市場的土地、稅收、補貼等關鍵要素上都實現了突破。

  在緩解“用地難”方面,意見還責成國土資源部儘快“制定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

  對於如何避免企業利用優惠的土地政策“以辦養老為名、行房地産之實”,詹成付表示,民政部正在與國土資源部制定相關政策,防止此類情況發生。

  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之路

  在目前現有的全國4萬多家社會養老機構中,公辦養老機構約有3.15萬家,約佔養老機構總數的75%。然而,不少公辦養老機構效率較低,管理不善。

  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積極穩妥地把專門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床位應逐步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管理運營,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委託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産權的養老服務設施。“這為搞活公辦養老機構,充分發揮其作用,指明了方向。”詹成付説,“公辦”不意味著就要“公營”,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的路子。

  試點金融養老、以房養老

  金融養老、以房養老,是國外較為普遍的養老模式,但在我國才剛剛起步。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提出,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詹成付表示,這對於老年人、保險公司來説都是利好消息,如果試點成功,對於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

  黨俊武表示,國務院出臺的意見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上厘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有助於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將引導養老服務業進入一個新的春天。

  本版撰文

  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