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又一位怪力亂神的“大師”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王林,這個曾經的“氣功大師”,在沉寂了20年後,因為幾張與高官名流的合影被放在網絡上,再次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只不過這一次,更多的是討伐。
王林成名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氣功熱時代。隨後,氣功騙局的一個個揭破,氣功熱退潮,王林也逐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直到今年7月,企業家馬雲拜訪王林的照片被貼在網上,王林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他以“王府”命名的豪華別墅、“意念搬運”、“空盆來蛇”表演以及和眾多高官、顯貴、明星的合影,都成為眾多網友議論和批評的焦點。
7月22日,《新京報》報道了王林故事。20年中,這個曾經的“氣功大師”,其實並沒有真正消停,而是在隱秘地、低調地經營著他的“金錢王國”,也依舊和形形色色的權貴們往來密切。
“大師”們緣何層出不窮?為什麼“大師”總有許多人相信?對此,著名學者、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説:“從二三十年前氣功、特異功能熱潮,到現在屢屢被曝光的‘大師’,説明社會中對他們的市場需求從未間斷。”
擺脫不了的“大師”
江湖中的這些大神、大師,他們和政界、商界、演藝界領域的人有著寄生關係。
北京晨報:又一個特異功能“大師”被曝光,而且“大師”依舊從者如雲,是什麼原因?
李河:這其實不值得奇怪,就是個名人高官拜訪特異功能大師的現象,二三十年前就有,現在依舊有。“大師”出現的頻率從未間斷,説明市場從未消逝。現在看來,普通的老百姓和他們打交道少一點,官員、商人、演藝明星等這些普遍看來成功階層的人和他們打交道更多。這説明江湖中的這些大神、大師,他們本來和政界、商界、演藝界這些領域的人有著寄生關係。
北京晨報:成功人士更有需求?
李河:是的。靈異人士和官、商、演藝界伴生,和官商演藝界的人們的精神需求有關。官、商、演藝人士,都是普遍認可的“成功階層”,他們屢屢和“大師”接近,也可以觀察到他們的精神生態究竟是怎麼樣的?
需要更深層次的辯駁
對於各種神異、靈異的“大師”,始終停留在真與假這種比較淺的層面的揭露、辨別,現實意義不大。
北京晨報:每一次“大師”出現,總有許多人揭露和批評,但“大師”仍舊層出不窮,您怎麼看?
李河:每一次出現這種神異、靈異的“大師”,總會掀起一場揭露的潮流,這是好事。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揭露、辨別始終停留在真與假這種比較淺的層面,因此意義不是很大。真正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態出了問題,這是“大師”層出不窮的真正原因。
北京晨報:戲法、巫術、魔術等往往成為反駁特異功能、氣功的理由,這也是比較淺的層次嗎?
李河:“大師”的存在,騙術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往往會號稱自己的行為是科學所解釋不了的,或者説是現有的科學所解釋不了的,而反駁者也往往從科學的角度去辨別。但實際上這是兩回事,因為像特異功能這樣的東西,從來就沒有人明確地把它放在科學範疇中,進行試驗、驗證等,至少現在還沒有。此外,説它是魔術,這種揭示也有一定的意義,但並非是嚴格的科學解釋系統,這仍舊是在常識的層面上進行辯駁。
安全感缺失使“大師”橫行
不管是開天價養生班的李一還是練氣功的王林,不論是“大師”還是“騙子”,他們的發跡史和“成功”路線圖中,總是缺不了一些特殊的身影,高官、企業家、明星……
“大師王林”還曾專門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人》的影集,書中收錄了他和眾多名人的合影,印尼總統蘇哈托、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企業家馬雲、明星李連杰等。據《新京報》報道稱“王林自稱和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是好朋友。王林對劉志軍説要幫他辦公室弄一塊靠山石,‘保你一輩子不倒。’”
李河對此表示,“‘大師’們能夠大行其道,這和我們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態有關,現代化社會中,究竟如何構建精神生活的空間,這是‘大師’們提供給我們的思考”。
所謂“大師”的低級手段
最低級的,無疑就是依靠類似魔術、靈異手段,去滿足人們最基本的身體、物質層面的慾望,提供者和需求者是一種交換關係。
北京晨報: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類似特異功能大師之類的現象呢?
李河:如前所説,它其實和整個社會的精神空間的建構相關。不管是信仰也好,精神追求也好,精神上的需求使得他們能夠屢屢得手。實際上,這些所謂“大師”的手段,是非常低級和低劣的。
北京晨報:更高的層次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李河:最低級的,無疑就是這種依靠類似魔術、靈異手段,去滿足人們最基本的身體、物質層面的慾望,提供者和需求者是一種交換關係。稍好一點的,就會去修訂一些義理,開始有了倫理上的追求和訴求。更高的,是每個人把它真正當作一種信念,超脫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甚至當作一種終身的修行,這樣的信仰,不僅僅是利己的,也是在為世人做一個示範。實際上,我們看當今世界成熟的信仰,基本上都是反對通過靈異手段、神通之類的方式去使人相信。
大師與權貴的伴生關係
“大師”的存在和成功人士的精神需求、和兩者之間的伴生關係有關。成功人士為“大師”提供金錢、名聲,“大師”則為他們提供信託擔保。
北京晨報:許多曝光的“大師”事跡中,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權貴的身影,為什麼會如此?
李河:這必然和成功人士的精神需求相關,和兩者之間的伴生關係有關。成功人士為“大師”提供金錢、名聲。“大師”則為他們提供信託擔保,比如關於王林的報道中所説的,他對劉志軍説的“我保你不倒”。
北京晨報:為什麼他們如此需要“大師”呢?
李河:首先,“大師”需要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財富、名聲、人際關係等。而成功人士需要大師,則和他們成功的方式、所處的環境有關。人處高位,必然會有危機感,他們的未來,也是不可預測的。演藝明星更是如此,這本來就是一個一夜成名、一夜失足的行業,偶然性極強。所以,他們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擔保。
精神空間的構建滯後
靈異“大師”最多的時候,一定是社會生活最不可預測的時候,人們的需求強烈,但供給卻非常貧乏,所以騙子才能得手。
北京晨報:權貴的精神需求很大,但“大師”的産品卻很低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
李河:幾十年來,社會經濟、社會形態的發展和變化都很劇烈。但是相對應的,精神空間的構建卻很滯後。人們的精神需求由誰來滿足,由什麼來滿足?以往政治、資本的掌握者和精神産品的提供者同為一體,但這是存在問題的。你要求別人要虔誠,但同時你又有錢又有權,人們自然就會懷疑,就不願意相信。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官方的道德,總是難以真正推行開來,難以真正成為人們的精神信仰,問題就在這裡。
北京晨報:那麼合理的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
李河:真正有信仰的精神領域,應該是和權力剝離開來的。如果不能實現,那麼人們就會去民間自己尋找,最終必然會導致各種神異人士、靈異人士、騙子橫行。所以説靈異“大師”最多的時候,一定是社會生活最不可預測的時候,人們的需求強烈,但供給卻非常貧乏,所以騙子才能得手。
消除迷信不能只靠教育
當現代社會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時,那麼就一定會出現地下的、低水平的、詐騙式的精神産品。
北京晨報: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李河:除非對整個社會的精神需求有個比較好的、正當合理的提供渠道和方式。我們是一個現代社會,但整個社會的社會功能配置卻遠遠不夠完備,沒辦法合理地提供給人們更好的精神産品。
北京晨報:更多的理性和科學的教育是否有助於減少“大師”橫行的現象呢?
李河:更好的教育當然是有作用的,但不能只依靠教育。現代社會中科學和理性的教育並不缺乏,但“大師”們依舊很多,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社會功能的缺失。一個配置合理、功能完備的現代社會,一定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不僅滿足活著時候的精神追求,也能滿足慎終追遠的需要。所以説,滿足精神空間的需求,本身有社會學的功能,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過這種基本的設計。既然社會功能中不給它位置,那麼就一定會出現地下的、低水平的、詐騙式的精神産品。
大師事件不再是個人問題
如果認真思考,一定會涉及當代社會精神生活空間的構建問題,並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不僅是學術問題。
北京晨報:在傳統社會,知識分子階層往往是和怪力亂神做鬥爭的主要力量,但是現在似乎很少有知識分子參與這樣的討論?
李河: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社會,往往把“靈異大師”的現象變成輿論領域的話題。今天的社會,教育和科學觀念普及的情況下,讀書人往往會覺得,第一,那些鬼神靈異之類的現象,是低於討論水平的,是不值得討論的。第二,在信仰的領域,讀書人也往往容易把它變成個人的問題,或者變成學術的問題,在學術領域討論。所以對社會當中的類似現象不會有更多的表態。
北京晨報:這種態度是否合適呢?
李河:實際上,如果認真思考,一定會涉及當代社會精神生活空間的構建問題,並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不僅是學術問題。我們所面臨的局面是,精神需求空前的大,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滿足精神空間需求的程度非常低,産品非常低劣,我們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晨報記者 周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