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期,各地高考的成績陸續出臺,狀元又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這些在各省、地、市排名第一的考生,一方面成為了各個高校爭相招生的重要目標,同時又成為了媒體、公眾甚至孩子家長衡量學生質量和高校招生質量非常重要的指標,這種情況在高考招生中一再發生並且難以杜絕,自然形成了一種狀元試圖綁架高考的狀況。
狀元産生既有必然也有偶然
其實,無論是高中的教師,還是大學的招生人員,甚至孩子的家長,都了解狀元出臺的背後,一方面是孩子自身努力的結果,帶有一定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在高考這樣的一次性考試中,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我們看到的許多狀元,他可能是成績不錯的孩子,但未必在之前的考試中都能拔得頭籌。
但是近年來,我們在輿論中看到了另外一種趨勢,就是一再地放大狀元的社會效應。這種趨勢的背後一方面有商業利益的推動和吸引眼球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種現象:將狀元的招生數量和比例作為各個高等院校生源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判斷指標。
狀元不應是衡量高校生源質量的指標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和我國著名高校的招生人員談及此事。其實,狀元一方面是他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另一方面,從高校招生角度來説,未必顯得那麼重要。但是,在社會輿論的關注之下,是否招到狀元,似乎成為了衡量高校在彼此的競爭中生源質量的一個環節,進而放大成為高校辦學質量的指標。因此,高校招生人員面臨巨大壓力,他們也不得不把狀元作為招生的一個重要指標。
這些年來,清華和北大的招辦不止一次地提出,要把狀元與自己的高考招生衡量體系"脫鉤"。學校關注狀元,也願意招收狀元,但並不見得只拿狀元來衡量高考招生的質量。
輿論"扣帽子"讓高校"脫鉤"有壓力
但是,這種"脫鉤"同樣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面對輿論壓力。假如説一部分高校以狀元作為衡量指標,而另一部分高校放棄公佈這種指標,可能造成的後果是這些高校在輿論當中被扣帽子,被戴上其高考招生質量不如從前的帽子。
我們祝賀這些高考的狀元,因為不管是必然還是偶然,都經過了他們的努力,他們獲得了本來應該屬於他們的光環和榮耀,也因為這樣的努力,得以更好的進入高等教育的平臺。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提醒今天的社會,狀元不是衡量高招的唯一指標,甚至不是一個重要指標。當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名列前茅的孩子進入高校招生的視野,而不僅僅是對狀元唯一的關注的時候,我們才能説,這樣的高招才真正是選拔優秀人才的招生。
文/央視評論員周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