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標題:神十升空中國邁步 世界議論中國探空速度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慶祝端午。”昨天,當神舟十號上的3名航天員向祖國人民發出節日祝福時,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這樣説。在國際分析家眼中,從2003年楊利偉搭神五上天到第二名女航天員王亞平隨神十升空,記憶中過去十年的中國載人航天有如電影《土撥鼠日》裏的主人公,每天醒來都是昨日(發射)重現,而每次循環都比前次更懂得如何成功。“中國人在太空中每走一步都令西方焦慮”,這句話昨天被多家報道神十的西方媒體提及,但不少人還是給神十送上了祝福。日本富士電視臺則用“野望”形容中國的太空雄心,有分析稱,日本人提“難以實現的野心”時才會用這個詞形容。過去十幾年,中國載人航天已習慣在類似非議與讚頌的包裹下走自己的路,外媒猜測,中國人不會在建立本國空間站的夢想實現後止步。而在當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説,中國人正用比冷戰時的美蘇更有條理的節奏走向天宮。
“國際空間站裏的6名宇航員這下有伴兒了。”美國“發現”頻道昨天以此開篇報道神十升空。文章稱,由於中國並非國際空間站15個夥伴國成員,隨神十進入太空的3名中國航天員不會踏入距地表250英里的國際空間站,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雛形”——天宮一號。如許多11日守在電視機前收看神十升空直播的中國人所了解的那樣,多家國際媒體也在向讀者介紹神十肩負的四大任務: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服務;考核新飛船裏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英國《新科學家》把它簡化為:中國朝著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又邁出了一步。
“‘神舟’的意思是‘神聖的船’”,昨天,像法新社這樣給讀者做科普的國際媒體不在少數。《澳大利亞人報》説,神十飛天讓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這3名航天員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的照片佔據了中國各大主流媒體。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更關注中國第二名女航天員王亞平肩負的“太空授課”任務。文章説,在加拿大宇航員哈德菲爾德通過視頻網站分享他在國際空間站一展歌喉的視頻後,中國航天員也要在天宮一號裏同地球上的學生展開交流,這標誌著中國航天工程迄今最大膽的一步:將軍方支持的航天工程帶入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中。文章説,這樣做也是在緊隨美國宇航局(NASA)的腳步,後者通過與學生的接觸刺激人們對太空的興趣,維持公眾對航天預算的支持。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慶祝端午”。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12日以此為題介紹中國航天員在神舟十號上吃粽子的計劃。文章説,在講究“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地面上的人們總關心航天員吃什麼。中國媒體也熱衷回憶10年前中國首名航天員楊利偉的太空食譜,他當時吃了名菜宮保雞丁。印度報業托拉斯12日還回顧楊利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航天員在太空開展黨組織活動”的暢想。文章説,隨神十飛天的3名宇航員都是中共黨員,看來作為世界最大政黨的中國共産黨有雄心在宇宙空間設立自己第一個黨支部。
“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十號發射。承載習政權的野望。”日本富士電視臺在報道神十升空時配發的這段字幕,11日引起一些在日華人關注。他們中有人翻閱日本國語大辭典尋找“野望”的釋義,得到的答案是“未能實現的野心”。有旅日華人在微博上留言説,自習近平與奧巴馬會面起,日本輿論的反應就像吃了一馬車酸葡萄。
日本《東京新聞》12日則提及一個每逢中國載人航天取得突破必被提及的話題——“截至目前中國所有航天員全部來自解放軍,令國際社會不得不擔憂宇宙被軍事利用。文章還説,當美、俄、日、歐聯手推進國際空間站計劃時,中國不參加,而是讓解放軍主導本國空間站項目。英國《金融時報》題為“中國火箭發射標誌邁向空間站建設重大一步”的文章説,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為全球大國,軍力也快速擴張,西方觀察家自然焦慮中國航天被用於軍事用途,北京拒絕透露項目細節似乎也暗示中國航天項目有軍民雙重用途,但文章説,這一點與其他國家是一樣的。文章還説,北京計劃2020年前擁有自己的空間站並實現登月,那一年恰逢國際空間站退役,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在太空保持存在的國家。但文章也説,中國之所以未能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主要原因是美國反對。
美國“發現”頻道説,NASA也並非無意與中國合作,而是美國國會禁止它這樣做,擔心合作會導致美國尖端空間技術流向中國。但文章引用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學者庫拉克奇的話説,這種禁令只會起反作用——刺激中國航天研究領域內部民族主義情緒抬頭,同時打壓中國航天研究圈子內傾向於國際主義的聲音,最終不利於中美關係。與此同時,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説,歐洲宇航局已在拓展未來使用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可能性,此外,一些歐洲宇航員已開始接受漢語培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