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新聞資料:克裏接棒希拉裏任美國國務卿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09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1

2

  原標題:克裏今接棒希拉裏任美國務卿

  編者按:本文發表于2013年2月1日《解放日報》,此處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日前獲參院批准提名的約翰·克裏,今天(2月1日)將接替希拉裏·克林頓,出任美國第68任國務卿。

  作為奧巴馬2.0時期的首席外交官,也是美國未來在國際舞臺上的外交形象代言人,克裏國務卿又會展現怎樣一張“美國的臉”?

  翻開克裏早年的履歷,似乎和如今獲得的“務實”讚譽相反,上面寫滿了一位熱血青年的激情和榮譽。大學畢業後,克裏並未走就業成家的常規路線,而是穿上軍裝,奔赴越南戰場,並贏得了三枚紫心勳章。然而,恐怖的戰爭經歷讓這位“越戰英雄”陷入對戰爭的反思。在越戰尚未結束時,他就大膽指責美國發動越戰是“戰爭犯罪”。

  此後,克裏的人生、事業重心逐漸轉向政治。作為外交官之子,克裏的選擇意味著續寫其外交世家的“光譜”:1972年,年僅29歲的克裏參加眾議院議員競選;1984年,成功競選參議院議員;2004年,在衝刺總統寶座中,克裏惜敗布什,4年後出任參院外委會主席。直至去年12月21日,獲總統奧巴馬提名為國務卿。

  28年“埋首”參院政務,連任五屆參議員,克裏雄厚的外交資歷獲得了輿論一致認可。美國智庫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泰德·卡彭特説,在美國外交政策上,克裏代表了獲得兩黨支持的傳統思想。他既不太偏向鷹派,也不是太軟弱,基本上是一個“老練的溫和派”。

  尤其在處理棘手的中東事務上,克裏可謂經驗豐富。他是往這個地區跑得最勤的參議員之一,並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等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克裏還表示,有意在出任國務卿後訪問巴以。

  與奧巴馬總統的密切關係更為克裏未來的任職創造“遊刃”空間。首先,克裏是奧巴馬的伯樂。2004年,獲民主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克裏邀請當時身為參議員的奧巴馬在民主黨提名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讓奧巴馬在政壇聲名鵲起。而在奧巴馬2008年當選總統後,克裏則成了“使者”與“滅火者”,時常作為總統特使,前往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敘利亞,為白宮排憂解難。

  在個人行事風格上,有評論這樣比喻,希拉裏好比“外交戰鬥機”,克裏更像“外交核潛艇”,持重、務實、冷靜。試想一個能和某國元首喝上一個下午茶的人,可謂非同一般的沉得住氣。《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還稱,“克裏更願意與敵人展開對話,曾表示有必要與伊朗對話。”隨著克裏的到任,種種評判將一一獲得驗證。屆時,美國外交政策將烙上怎樣的“克裏”之印也會真正揭曉。

  靈巧運用外交、經濟、軍事、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政策工具,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亞太地區將是美國今後外交戰略的重心,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

  現在美中兩國已經 ‘全面、不可避免地相互依存’,只有成功地建立卓有成效的美中關係,我們才能成功地建設和平繁榮的亞太地區。

  希拉裏:“腳頭”最勤奮

  出訪112個國家,與各國領導人會面約1700次,總行程9.5萬英里,飛機上用餐570頓,這是美國廣播公司對國務卿希拉裏4年外交生涯給出的數字總結。今天,這位被美國媒體譽為“最勤奮的國務卿”將把未來4年美國外交大門的“鑰匙”交給她的繼任者克裏。

  從第一夫人到參議員,從競選總統到出任國務卿,在充斥雄性荷爾蒙的美國政壇,希拉裏的出現不啻撐起了“半邊天”,而在4年執掌美國外交的過程中,希拉裏更是展現了超出普通女性的雄心、強勢和鐵腕。由於從未融入奧巴馬身邊的小圈子,這更賦予了希拉裏在外交決策上一定的獨立性。

  上任之初,希拉裏曾這樣展示她的外交宏圖:創立一套21世紀的治國之道以適應嶄新的世界,包括在保有軍事硬實力的同時,結合經濟與技術等軟實力;在發展大國關係的同時充分利用公共外交和新媒體等一切手段。

  2009年,希拉裏提出“巧實力”的外交理念,補充美國學者提出的“軟實力”概念。她一邊踐行中東新政,修復小布什時期受損的美國形象;一邊借助盟友、結交新朋,遏制新興崛起大國,維護美國霸權地位,可謂充分演繹“巧實力”。

  在奧巴馬政府作出戰略重心東移和亞太 “再平衡”的決策時,希拉裏更是與有力焉。這也為希拉裏招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有一點不容否認,她的“鞠躬盡瘁”獲得了大部分美國民眾的認可。上月初,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希拉裏支持率達到65%,遠高於奧巴馬以及大部分議員。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奧漢倫這樣評價希拉裏,“她腳踏實地而非嘩眾取寵,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馬拉松選手而非短跑運動員。”

  希拉裏本人也不乏自知之明,她説,“未來就像過去和現在,不會完美也不可能完美。”

  眼下,比起關心希拉裏的功過是非,也許外界更關心她卸任後的去向。希拉裏透露説,會再寫一本回憶錄。然而對於外界最關心的是否會再度競選2016年美國總統,她卻閃爍其詞:“沒有考慮這類事情,期待結束國務卿任期後,補補20年來少睡的覺。”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説,儘管希拉裏曾説過自己無意參加2016年大選,但最近她對這類問題的回答卻變得沒那麼堅定,而是一再回避。

  《經濟學人》曾評論稱,縱覽希拉裏過去任職國務卿的表現,縱然功過未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有著“總統才幹”的國務卿恐怕不會遠離自己浸淫了數十年的美國政治。

  [新聞分析]

  他如何與中國打交道

  克裏國務卿上任後將體現怎樣的外交風格?他又將怎樣與中國打交道?

  從克裏在國會涉華議案的審議和投票記錄來看,對有利於促進中美關係發展的議案,他一般投贊成票,反之,他一般投反對票或發表反對意見。而在其日前出席參院對其任命的聽證會時,克裏在談到亞太“再平衡”戰略時表示,“我並不確信美國需要增加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不過,他隨後補充説也並不建議降低現有水平。這樣的表態與希拉裏時代有所不同,也令人“遐想”。

  平衡“再平衡”?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認為,這是對美國亞太“再平衡”的“再平衡”。事實上,當初美國提出“回歸亞太”政策,其目的是防止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下降,更多的是一種防禦性而非進攻性戰略。根據常被引用的一個説法,美國將在2015年前把60%到70%的軍力部署到亞太,但這是在美國從阿富汗、伊拉克撤出部隊和美國國防預算下降、軍事力量收縮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並非在亞洲“擴軍備戰”、“圍堵中國”;而且,這些部署到亞太的軍力散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廣闊地區內,真正放在中國周圍的只是一部分,美國並未做好與中國全面對抗的準備。但是,由於作為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裏對中國有某種意識形態上的偏見,在其強勢作風的影響下,美國的亞太外交過分強調了對華對抗的部分,而這種“以攻為守”的做法又鼓勵了地區內一些與中國存在領土等糾紛的國家,使亞太地區的矛盾衝突快速升溫,甚至還可能把美國捲入其中,這是希望亞洲穩定、享受增長“紅利”的美國絕不想看到的。實際上,希拉裏任期後期,美國戰略界已出現批評之聲,認為過去三年的“再平衡”過於好鬥,花了大筆錢卻沒撈到什麼好處,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有分析認為,奧巴馬現在要糾正希拉裏對華的“過激”行為,對“再平衡”政策進行“微調”,行事溫和的克裏因此成為最佳人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贊成這一説法,並認為在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大戰略不變的基礎上,這一戰略執行的力度和節奏都會不同,會更凸顯非軍事內容。在經濟方面,美國會繼續推進其TPP戰略這一大方針,努力實現“出口翻番”的目標;在社會、人文方面,美國也可能推動更多交流,之前承諾向中國派出10萬名留學生也可以看作其中一環。在對外關係中更強調協調而非對抗的克裏,可能會加強與中國的溝通,緩和其亞洲盟國和中國的關係,重新理順希拉裏時期“失序”的亞洲地區國家關係,重建中美之間遭到破壞的互信關係。另外,克裏在美國國會的超高“人氣”,也有助於減少對華緩和政策面臨的障礙,有利於中美關係的改善。

  或更溫和務實

  但也有分析稱,雖然從以往的表態看,克裏比較重視對華關係,但就任國務卿後,他的對華態度到底如何,還有待觀察。

  從根本上看,克裏與希拉裏的處事風格相異但外交理念趨同,克裏可能展現更多的是溫和、務實和理性,但他們都將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美國智庫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泰德·卡彭特認為,“他在對外軍事干涉上的熱情可能比希拉裏稍小一些。”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也認為,克裏比希拉裏更重視利用私下外交渠道來解決問題。不過,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克裏將全面執行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因為美國總統才是美國外交的總策劃師。而奧巴馬第一任期後半段形成的外交政策及優先議題將有一定的延續性,克裏今後的工作重點,可能也將更多由實際局勢而非他本人喜好所決定。

責任編輯:潘會敏

熱詞:

  • 克裏
  • 希拉裏
  • 美國務卿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