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標題:習近平首訪第一站:定調未來10年中俄關係發展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電 題:聚焦習近平首訪“第一站”:定調未來10年中俄關係發展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楊柳
應俄羅斯總統普京、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南非總統祖馬、剛果共和國總統薩蘇邀請,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上述四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作為新任國家主席首訪的“第一站”,俄羅斯之行備受矚目。
一般意義而言,一國領導人上任後首先訪問哪些國家和地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該國外交政策走向,表明該國與往訪國雙邊關係的重要和急迫性。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所所長馮玉軍表示,習近平此訪延續了2003年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後首訪第一站選擇俄羅斯的傳統,反映出中方對發展中俄關係的高度重視,意在定調未來10年中俄關係發展方向。一段時期以來美國強化了在亞洲的戰略佈局,中俄推進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對加速推進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係民主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稱,習近平訪俄有三大看點:第一,雙方將拿出哪些舉措,確保雙邊關係在未來10年保持穩步前行的狀態。第二,在地區融合加速背景下,兩國領導人如何規劃和探討下一步務實合作,尤其是改善貿易結構,提升經濟質量。第三,在國際秩序面臨新調整,國際化趨勢明顯的背景下,兩國如何共同推進世界多極化發展,爭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格局中的最優位置。
中國前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表示,與俄方商討棘手的半島局勢等國際地區問題,將在習近平訪問議程中佔據重要位置。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反對美日韓一味給朝鮮施壓,也不贊成朝鮮採取過激的行為導致局面不可收拾。如何應對當前局面,需要中俄領導人展示智慧。
在中國與大國、周邊外交關係中,中俄關係居於重要地位。兩國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新興經濟體,邊界線長達4300多公里,始終將對方作為外交優先方向。目前中俄間定期高層會晤機制規格之高、組織之健全、涉及領域之廣泛,在中國對外關係中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機制的有效運作為中俄關係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組織保障。但姜毅認為,高度成熟的政治關係仍有提升空間。
“兩國關係歷經‘互視為友好國家’、‘建設性夥伴關係’、‘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等階段,正迎來下一個重大機遇,已正式啟動的地方領導人會晤機制會成為政治合作的新亮點。”姜毅説。
馮玉軍則認為,中俄都是轉型國家,國情和發展模式有相似之處,如何學習和借鑒各自的轉型經驗,讓社會和經濟轉型更為順暢,這是推進政治合作的潛力所在。
2012年,中國繼續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對俄貿易額為875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5.1%。但龐大的經貿數字掩蓋不了兩國經貿結構面臨的突出問題,如能源貿易佔比過重、中國對俄羅斯投資增速有所放緩等。
姜毅稱,目前中俄主要通過貨物貿易來拉動貿易額,俄長期向中國出口大量資源性産品,這不足以幫助兩國經貿實現長期穩定的增長,亟需加強結構調整。下一步應促進相互投資,擴大高附加值産品合作,加快國際運輸、工程承包、信息服務等服務貿易增長。“在能源合作方面,應加大探索上下游一體化合作思路,使成品購買與金融合作相結合,讓雙方共同受益。”
馮玉軍建議中俄加大原子能、航空航天、納米技術、大飛機和中型直升機製造領域合作。在地方合作領域,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與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有很多契合點,兩國應努力改善投資環境,讓地方合作融合得更順暢。
人文領域,近年來,中俄舉辦的“國家年”、“語言年”和“旅遊年”有效地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傳統上“上冷下熱”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中俄旅遊交流規模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不足10萬人次擴展到目前的330多萬人次,中國有2萬人在俄羅斯留學,俄羅斯有20多所孔子學院,1.2萬俄羅斯人在中國留學。馮玉軍稱,相較中國與其他國家人文交流,中國赴俄旅遊人數規模較小,仍有巨大潛力可挖,隨著中國遊客旅遊方式的升級,俄羅斯以其美麗的風光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必然會吸引更多中國遊客踏訪俄羅斯。